四旬期是一個很好的時間,去好好準備辦妥告解,特別因為天主教會法典有這條「每年復活節至少辦一次告解與善領聖體」的明文規定。 四旬期的禁食、懺悔與靜默精神,很自然地為修和聖事及聖體聖事,提供了一條正確的途徑。由於四旬期是專注在基督苦難與死亡的時期,以準備他的復活升天,默想基督的苦難是一個非適合的方式,去省察我們所犯的罪過、喚起對罪過的痛悔之情,並決意定改,至少滿全這兩項(辦妥告解及善領聖體)的規定。 當然,這只是最基本的規定,作為基督徒,我們不能只為了遵守規定,而是基於我們對耶穌的愛而作。以下列出了有關默想基督苦難的八種方法,當中包括聖人撰寫的,亦有是基督透過私人啟示的方式,這些都能有助準備妥辦修和聖事。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心語】復活主日(甲)
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若望 20: 1~9 復活節快樂!願復活主的精神常激勵你我的生活。兩千年前耶穌的復活,賦予了世界全新的面貌。罪惡被洗淨、魔鬼被打敗、死亡被克服。慶祝復活是我們基督徒生活的核心。我們的信仰就是紮根在耶穌復活的基礎上。聖保祿說,如果基督沒有復活,那麼我們的信仰便是假的。我們自己又怎麼看待耶穌的復活呢?基督真的在我們的生命中復活了嗎?十字架是耶穌為了我們的緣故獻給天父最寶貴的禮物,但他早已藉著十字架升天,與天父同享光榮,並賦予了十字架最崇高的效力,否則,這就僅是一場空虛的經歷罷了。因為復活奇蹟和聖神的德能,他們勇敢地宣講那位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已經復活的消息。當他們日後被逮捕、被迫害和監禁的時候,他們反而感到欣喜,因為他們可以分擔主的痛苦。然而,復活節不只回顧耶穌的復活是如何影響了門徒,我們也要體會基督復活奧跡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
【聖週四小讀】聖金口若望主教所著《要理》:基督寶血的力量
你願知道基督的血有什麼德能嗎?讓我們重讀舊日的記載,看看基督之血在聖經上的預象。 梅瑟說:「你們要宰殺一隻周歲大的羔羊,而把它的血抹在門上。」梅瑟!你說羊的血能拯救有理智的人嗎?他說:是的非常可能,不是因為這是血,而是因為這是象徵主基督的血。因此,現在如果仇魔所見到的不是抹在門楣上象徵性的血,而是抹在信友口上的真實的血,抹在基督聖殿之門的血,它不是更該退避三舍嗎?
為何傳統要蓋着苦像過聖周?
文:姚子汶 到了四旬期的尾聲,大家可能會注意到一些傳統聖堂的十字苦架好像消失了,並多了一些紫布包著的物體。這其實是教會的一個傳統,主要是在這時期來特別提醒我們要專注懺悔的一種方式。
【速食哲學10】定言命題
文:文祖賢 譯:吳志濠 上一回我們討論過,定言命題的情況如下: 「A」是全稱肯定命題,例如「所有人都是哲學的愛好者」; 「I」是特稱肯定命題,例如「有些人是哲學的愛好者」; 「E」是全稱否定命題,例如「所有人都不是哲學的愛好者」; 「O」是特稱否定命題,例如「有些人不是哲學的愛好者」。
【神學入門】第六章:聖經(四)
José Morales José Manuel Fidalgo 譯:姚子汶 5. 釋經學的歷史發展 5.1 猶太的釋經學與新約的釋經學 – 理解聖經文本的任務與閱讀聖經文本是不能分割的古老關切。猶太的釋經學經歷了一個非凡的發展、各種的形式和解釋的方法。 * 在這些釋經的形式中,塔庫姆譯本(targumim)、達拉斯譯本(derash)和米德拉什譯本(midrashim)最為突出。 – 耶穌的教導顯示了他如何讓群眾了解他自己,並將自己適應於他們,伴隨著以足夠的解釋、評論和教學技巧(比喻)來宣講福音。 – 聖經的作者正為不同類型的讀者,並意識到這些讀者有自己的文化背景。 例如,聖瑪竇為猶太人寫信,並將耶穌描述為新梅瑟。聖保祿向希臘人宣布福音,他的訊息依賴於人類的宗教性感覺(鑒賞力)。在致希伯來人的書信,給那些接受希臘語言和文化培育的猶太人說話,並以散居的希伯來人(那些分散在巴勒斯坦以外的猶太人,特別是在亞述人和巴比倫人佔領之後)的方面作參考。
【聖言心語】聖枝主日(甲)
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瑪竇 26:14 – 27:66 或許很多人都會覺得今天的聖枝遊行,加上長篇的福音,讓彌撒顯得格外冗長。然而,教會以聖枝主日作為聖週的開始,預備慶祝逾越奧蹟,也就是禮儀年的高峰。受到世俗商業活動的影響,我們現在似乎把聖誕節看得比復活節重要,但對於我們的信仰來說,慶祝聖週與復活節,是因為它們的意義非凡。耶穌的受難與復活,顯示了天主對我們每個人無限的慈愛。
【聖言啟航】痛苦盡頭的希望
甲年苦難聖枝主日 梁展熙 在聖週期間,(主日及平日)彌撒中絕大部分的舊約讀經都取自《第二依撒意亞先知書》(即依四十至五十五章)。《二依》所反映的,是主前第六世紀時以色列民充軍巴比倫的經歷。這一週內的選讀,都集中在一位稱為「上主的僕人」的人物身上。他雖然柔情,卻身負重任:要在大地上建立正義,要復興天主的民族,並要成為萬民之光。儘管他的身份始終成謎,但他的使命顯然與天主子民的如出一徹。《二依》有時把他視為以色列,但有時卻又指出他的使命是為了以民而執行的。
傳頌主愛至萬代(三)
阮美芬修女 在孝女會的日子,除了靜態的聖堂內部服務外,還有多姿多采的活動和服務呢!我在60年代領洗,當時香港有很多從國內來的新移民,大多數是勞工階層,生活清貧,而聖老楞佐堂的所在地,正是勞苦大眾聚居的李鄭屋村。居民當下的需要,是能有溫飽的生活,堂區於是除了福傳活動外,便是實踐愛德行動。本堂神父聯絡上了富足的地方的人仕,請他們慷慨捐輸物資。於是有心人仕不斷向堂區提供日常生活所需品: 由吃的麵粉、生油到穿的不同季節、不同式樣的衣服、鞋襪等,源源不絕而來。捐贈的物資由堂區福利會接收後,分發的工作當然落在年青力壯、又兼備耐力、愛心的孝女會成員身上。
「彌撒中的聖道禮」與讀經員的培育(三)
陳繼容 編按:教區禮儀委員會於1月舉行兩次的讀經員培育講座,邀請到陳繼容博士主講。經過兩星期的刊登,相信讀者明暸聖道禮於彌撒的重要性,從而知道讀經員也應接受培育。現刊登陳博士於講座中的最後兩點與結論,並謹此向陳博士致謝,感謝她將寶貴的內容輯錄成文,讓更多人能得以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