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Philip Kosloski 譯:姚子汶 天主教會的偉大珍寶就是聖體聖事 — 耶穌自己蘊藏在麵餅和酒的形態下。如教理所載,我們深信「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身體和血,連同祂的靈魂和天主性,即整個基督,真正地、真實地、且實體地」蘊藏於至聖的感恩(聖體)聖事之內。(《天主教教理》1374)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好書推介】《和教宗方濟各一起朝拜聖體》
朝拜聖體 是整個人與基督相遇。 是受造物與造物主相會。 是門徒親近天上導師。 是病人求助醫治靈魂的醫師。 是口渴者尋獲水泉。 是盲人重見光明。 是去探訪知心好友。 是徬徨迷失的人找到道路。 ❈本書簡介 敬禮朝拜聖體是教會的優良傳統。藉著朝拜聖體,讓我們的生命扎根在耶穌基督內,與祂密切交談,享受溫暖親密的友誼,更熱誠地活出信仰的美好與真諦。
【速食哲學17】甚麼是中詞不周延謬誤?
文:文祖賢 譯:吳志濠 今天我們會解說兩條有關中詞的法則。 第三法則-中詞是介紹詞,不能放在結論內。中詞只是橋樑,使小詞(S)和大詞(P)得以接連。它不能出現在總結。縱然原因顯而易見,但也經常和另外兩個詞項產生混淆。比方: 亞里士多德是一位哲學家。 亞里士多德很窮。 所以,亞里士多德是一位很窮的哲學家。 在這裡,「亞里士多德」是中詞,本不該出現在結論。
【聖言心語】耶穌聖天節主日(甲)
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瑪竇 28: 16~20 今天的讀經一和福音看似互相矛盾。福音中,耶穌的升天看似與復活發生在同一天,但宗徒大事錄卻說是在復活後的四十天。或許我們不該從字面上解釋升天這件事,而應該反省升天這件事背後的含意。耶穌升天是要強調復活的耶穌已經回到天父身邊,與天父同享光榮。簡單來說,耶穌已完成了他在人世間的使命。從這個角度來看,升天就是一種死亡的經驗,這是我們所有人都必須面對,而且不願意談論的。從人類的角度來說,「死亡的經驗」意味著生命的結束,所擁有的一切也都將消逝,這是人類害怕死亡的來源。
第七章:聖傳(三)
José Morales José Manuel Fidalgo 譯:姚子汶 3. 聖傳與信仰的規則 3.1 宗徒傳教的保存和傳授 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的《天主的啟示》教義憲章(Dei Verbum)中教導,「以特殊方式表達於默感書上的宗徒宣講。曾以連續不斷的繼承得以保存,直到時期屆滿……宗徒們所傳授的,包括為善度天主子民的生活,及為增加信德有益的一切。如此,教會藉自己的道理、生活及敬禮,把其自身所是,及其所信的一切永垂於世,並傳遞於萬古千秋。」 聖神在教會中的行為,是對這種信實之傳授的保證,亦是對幾百年來所傳播中理解的成長。 3.2 聖傳的規管和所理解的方面
【聖言啟航】升天 仍然臨在的離開
甲年耶穌升天節 梁展熙 「升天」的意思是甚麼呢?中文的翻譯,由兩個概念組成:「升」+「天」。前者是移動方法,後者是目的地。然而,外文較單純,只有一個概念:上升(the Ascension)。那麼,從字譯而言,中譯似乎是增加了一個原本並沒有的概念,但從意譯而言,這增加又好像是補充了原本的單純。 在閱讀《宗》就耶穌『升天』所作的描寫時,「天」作為目的地,似乎是不言而喻的。《宗》寫道:「耶穌…就在他們目睹下,被舉上升。一片雲彩向祂迎上來…。宗徒們向天注視祂上升…」。「被舉上升」、「雲彩」和「向天注視」等,都栩栩如生地描繪了耶穌『上升高天』。
在一個無神政府管治下的一條天主教村莊
譯:余漢釗 (葡新社)在華北的一條小村莊,有一座雄偉的聖堂矗立在村中央,牆身及高柱都是白色的,旁邊是一排排的村屋及泥路和西瓜田。 這條小村叫做東閭村,是中國著名的天主教朝聖地之一。聖母於1900年顯現於這地方,保護村民免受拳匪之禍。 這條村莊位於北京西南140公里,中國政府是無神論者,梵蒂岡與中國並未建立外交關係,而該村村民差不多全是天主教徒。
【神學入門】第七章:聖傳(二)
José Morales José Manuel Fidalgo 譯:姚子汶 2. 基督宗教的聖傳 基督宗教的聖傳有一些本身特有的特徵,與人類傳統不同。這個聖傳是建立於天主祂將自己在以色列和耶穌基督內,為了人類的救恩一次又一次地將自己顯露出來。 2.1 基督宗教聖傳的定義 我們將聖傳定義為直接來自耶穌和宗徒的教條和精神之內容。這些內容能在聖經中找到,並在教會內的歷史中發展。基督宗教的傳統從那位宣講要以以色列法律為指引的耶穌開始。同時,祂解釋這些法律,並有需要時與它們保持距離,又以天主的旨意和自己的言語作為參考。透過耶穌的身份、祂所作的事、以及所看到基督的復活與教義,宗徒們的見證關注耶穌如何成為基督宗教聖傳的新基礎。
【速食哲學16】 不容忽略的「小詞不當」和「大詞不當」
文:文祖賢 譯:吳志濠 今天我們談論三段論證的第二法則。 第二法則。(二)前提內不週延(即特稱)的名詞,不能在結論中變為週延(全稱)。看不明白?其實它不難被明白的。 例如,如果我們在前提中談論「一些狗」,在結論我們不能談論「所有狗」。在日常的用語,這被稱爲「輕率概化(hasty generalization)」。在技術層面,它稱為小詞不當的謬誤和大詞不當的謬誤。那到底我們跌進了那一種謬誤呢?
【聖言啟航】有所依傍的孤兒
甲年復活期第六主日 梁展熙 今天,我們繼續上主日的福音選讀,繼續《若望福音》第十四章──耶穌的(13:31‒17:26)的一部分。其實,在甲乙丙三年的復活期後半部分,禮儀都在這〈臨別贈言〉中節錄福音選讀。在慶祝耶穌復活的禮儀節期後半部分,選讀耶穌受難而死的前一晚的說話,聽起來不是有點奇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