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母顯現(2)】蓬曼聖母

文:Tej Francis 譯:何紹玲 事件發生於1871年1月,一個寒氣凜冽的晚上,時逢普法戰爭,人民生活困苦。在蓬特曼(Pontmain)這村莊,有一家庭,看似沒什麼特別,但接下來發生的一點也不普通,他們見到的和經歷的,可說是不尋常的典型實例。當天是17號,這家正在穀倉工作,卻突然出現一美麗女士的異象。 這家庭成員不多,就是爸爸塞薩爾(Cesar)、他的妻子維克多爾(Victoire)和他們的三個孩子,都是男的。最先看到這令人驚訝的異象的是次子歐仁(Eugene),他看見一位女士,身穿閃爍着金星的長裙,頭披黑紗及戴上皇冠。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啟航】潔淨 聖殿?

文:梁展熙 乙年四旬期第三主日 我們在今天福音選讀中所聽到的一幕,傳統上被稱為「耶穌潔淨聖殿」。其實,正文並沒有用「潔淨」一詞來形容耶穌的行動。我小時候曾一度認為,那些在耶京聖殿兌換錢幣和買賣祭品的人就是耶穌要潔淨的「污穢之物」,但現在想深一層,答案未必如此。 首先要留意的是,這些兌換和祭品店位處「聖殿庭院」範圍。這範圍,就是所謂的「外邦人庭院」(圖中的「Gentile’s Courtyard」)。換言之,這些兌換和祭品店,是在聖殿本身外面的空地。要類比的話,就像現在各大聖堂外的前地(如:澳門望德聖母堂、聖安多尼堂)或四周露天地方(如:聖老楞佐堂、花地瑪聖母堂)。因此,單從地點而言,這些店鋪未必牽及到褻聖的問題。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從天主教及社會科學角度輕談情事

文:容偉源 當一個人成長到了青少年階段,會開始對異性發生興趣。談戀愛、建立親密關係是隨後可能發生之事。而多數人最終選擇婚姻生活。由談戀愛到建立家庭的歷程,大概會被社會大眾視之為可順其自然、從錯中學習的人生必然階段。儘管過程中有著多少斷腸、心碎,更甚者婚姻出現破裂,殃及下一代,人們又容易以一句「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來置身事外。這就難以有足夠的聲音在社會上形成一個需要學會「如何去愛」的氛圍。而因一般愛情瓜葛而產生痛苦的事,自然而言更不受社會重視。相反,無論電影、歌曲或小說都在歌頌轟轟烈烈且傷痕累累的愛情。你願意相信愛情就是這麼一回莫名其妙之事嗎?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心語】四旬期第三主日(乙)

文: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聖若望福音2: 13-25   主日福音中耶穌的舉動與話語令人驚訝,他用鞭子將商販從聖殿驅趕出去,面對聖殿變成商場,痛心疾首毫不妥協,推翻他們的桌子。祂的行動到底與我們有甚麼關連呢? 耶穌清潔聖殿,是因為司祭任意將聖殿變成商場,由此致富破壞了聖殿的神聖;耶穌的義怒,也來自人任由金錢、慾望、外在法律、面子與安逸等偶像所束縛,天主不再是唯一至高的天主,人陷入自我、黑暗與罪惡中;聖保祿指證我們每個人的身體是天主聖神的宮殿,耶穌知道人心裡的一切,祂渴望天主的兒女保全真正的尊嚴與平安,不被外物宰制,甚至甘願為人被趕出聖殿上十字苦架。 「耶穌把眾人連羊帶牛,都從聖殿外院趕出去」這句話讓我不舒服。原來我的辦公室的東西愈來愈多,表面上惜物,常收集一些可能有用的資料或書籍,總想找時間好好整理,但是一年一年的累積,有時候花了時間能夠整理的僅是少部分,累積的物品有時給自己壓力,感受生活中總有事情未能如期完成。在安靜中仔細觀看內心,發現辦公室累積的物品,反映了自己內在的光景,心裡常有事情要去作,無法真正完全停歇休息,與天主相隔。 心裡存在著過多對自我的要求,認為自己應該去滿足他人的期待,過於注重做事或急著關心人的需要,有時反而無法讓天主領導或自由進出,表面上很會工作關心人,卻缺乏在主內真正的喜樂與平安,因為向天主交付有限,天主有時無法完全掌權作主,用祂的方式與旨意來完成。這四旬期,天主邀請我徹底整理辦公室物品的同時,也要我除去心中過度的工作傾向,多將聖心堂、心思意念與個人生活需要交托奉獻給祂,在祈禱中多與祂相處,體會天主對我的渴望,分辨生活的目標與堂務的重心,為天主也為自己而生活,不淪落在世俗的標準中。 假如我們將教會成為安逸的社交俱樂部,而非尋求天主旨意、讀經祈禱的聖所,或我們主日進堂如同進入購物中心,只滿足個人平安與心靈的需求,而非彼此關心、認識與相愛的團體,我們就將天父的住所變成了商場。另一方面,如果我們任由對人怨恨、冷漠或隨意的判斷佔據我們的心田,不能以慈悲胸懷聆聽他人求救的呼聲,進一步以愛出發作規勸,那麼我們將上主趕出了心靈的聖殿。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從兒童身上的一堂課 靜默,朝拜,祈禱

文:Aldo Maria Valli 譯:姚子汶 妻子今天告訴我,有關他與孩子們的一個美麗經驗。孩子們今年已是第二年上道理課[主日學]了。 班中有13名男孩,約九歲。而這堂課的主題為「召叫」。首先說舊約,然後講授新約。在他們加深對亞巴郎的了解後,便是梅瑟的故事:他的來源,生命,口吃的問題,殺害一名鞭打猶太奴隸的守護員等等。然後,天主以燃燒中荊棘的姿態,召喚了梅瑟。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啟航】未完的試探

文:梁展熙 乙年四旬期第二主日 每年的四旬期第一主日,禮儀都以「耶穌受試探」為福音選讀的主題;至於第二主日,則以「耶穌顯聖容」為中心。讀經一方面,三年的第二主日都圍繞著聖祖亞巴郎的故事。乙年的舊約選讀是俗稱「亞巴郎獻子」的一幕。而這一幕,與《谷》的「耶穌受試探」放在一起時,似乎突顯了「耶穌受試探」鮮為人所提及的一個面向。 讓我們回想一下,在耶穌『顯聖容』(谷9:2-10])之前,祂與門徒們之間發生了甚麼事?沒錯,就是在耶穌首次預言自己要受難然後復活,接著伯多祿勸阻,最後耶穌斥他為「撒殫」(8:33)。然後耶穌召集門徒及群眾,公開地說:「誰若願意跟隨我,該棄絕自己,背著自己的十字架,跟隨我……」(34-38節)。按《谷》脈絡,就是在這一幕過後六天,耶穌帶著伯多祿,以及載伯德雙子(勿忘這倆兄弟後來的要求;見10:35-45),上山,『顯聖容』。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心語】四旬期第二主日(乙)

瑪谷福音 9: 2-10 文: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四旬期是天主福音彰顯的時期,是我們基督徒恩寵的時刻。耶穌召喚我們以「信從」與「悔改」回應天主福音。在人事紛擾中,我們信心容易薄弱,信仰需要不斷地肯定;悔改,在福音原意上「回轉」或「轉向」,願意將生活轉向天主,將失去目標或缺乏清楚目標的生活,或由表面使人舒適安全而以自我為中心的生活方式,回轉歸向那能真正給人生命的天主,與每個人的生命關聯,不單停留在倫理層面。為了悔改,必須跟隨耶穌走祂十字架的道路,才有豐富的生命. 上主日耶穌邀請我們陪同祂進入曠野,面臨各種試探誘惑,這主日邀請我們與祂上一座高山,認識祂面容的神聖光輝,同時又是上主受苦的僕人,與我們同在的天主。 要與耶穌十字架的道路上同在與同行,我們會遲疑猶豫,有兩個原因。一個是缺乏裝備,就是對聖經的陌生與距離,很多教友與聖言擦身而過,主日彌撒聽過之後留在教堂,沒有帶回家裡,因為平常對聖言缺乏渴望、閱讀、祈禱與生活中的累積,珍貴的聖言難以進入心中,滋養我們的靈命,耶穌依靠天主父的聖言走十字架的道路,這是祂從小跟隨父母的祈禱、講述,及在會堂內學習而來的,成為生命的一部份,聖言使他完全信賴天父,在接受考驗時,單單選擇父的旨意、順服於天父。 其次,缺乏團體歸屬感,在都會區的不少教友,如同養在陽台上的「盆栽」,盆栽可以生長茂盛、嬌娜多姿,但無論如何,只是獨立而孤獨的個體,與其他兄弟姊妹缺乏互動與共融,或是與人或團體保持距離,半生不熟,沒有真正的歸屬感,參加主日彌撒只為滿足了教會要求與個人平安,在不同教堂間擺盪著,沒有團體意識或行動力,必要時捐錢代替親身投入。這樣,結出的果實有限,即使有果實也難以入口食用,只是裝飾點綴、襯托門面,始終不願脫離安全的花盆進入廣闊土壤,便無法紮根大地、獲取豐富的滋養,無法其他栽植的樹木形成盎然的樹林,共生與扶持,在面對考驗時,就容易慌張、不知所措。 四旬期要成為我們基督徒恩寵的時刻,強化信德與悔改歸向天主,就在於我們是否願意紮根於聖言上勤讀聖經,在聖言中學習耶穌的心思意念,讓聖言轉化我們?研讀聖經默想聖言,如同我們接受邀請與耶穌上山,體會祂的真實與光輝;其次,就是參與團體與建立團體,當我們參與教會團體、信仰方能繼續成長,在彼此相愛與守護中纔能與天主相遇,與耶穌一樣深深體認我們是在天父手中寶貴的兒女。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傳頌主愛至萬代(八)

文:阮美芬修女 主從母胎中就召叫祂所愛的人,慈愛的主為每個人度身訂定了他的生命旅程,祂對每個人的愛是無窮無盡的,祂切願與我們結合在一起,祂會用盡他所能去達到目的,而與天主結合就成了每一個人的存在終向。 每當我回顧自已的生命歷程,都會看到天主在我身上的計劃和祂大能的手帶領着我。母親不止一次給我述說我童年的事:小時候我體弱多病,最嚴重的一場病是患上了肺癆病。那一年,村裏大部份的小童都染上了癆疾,村上沒有正式西醫、也沒有醫院,就祇靠煮些中藥治療。其他小童喝了幾次中藥,病情都有了好轉甚至痊癒,唯獨我是每況愈下,最後竟開始吐血。母親看了心急如焚,馬上背起我就往城裏跑,也不顧自已身懷有孕了。好不容易找到了醫生,卻被醫生責罵她延誤了救治時間。醫生說衹能盡力而為,給我注射了特效藥,還要看我對藥物的反應,能熬過一夜才有生機。那夜為母親應該是一個漫長焦慮的夜晚,我記不起那個晚上發生的事,衹知道我捱過了難關,想必是天主對我的愛使我得到痊癒。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心語】四旬期期第一主日(乙)

文: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瑪谷福音1:12-15  「四旬期」是從聖灰星期三直到聖週的40天,為個人與團體做準備,以慶祝耶穌死而復活的踰越奧蹟,是基督徒一年中最重要的時期,是悔改與革新的時期。四旬期同時是準備候洗者,在耶穌復活前夕隆重彌撒中受洗的最後階段。 * 四十是象徵性的數字,在舊約中,諾亞對抗洪水40天後得到新生(主日讀經一);對於猶太人,40年在沙漠中漂泊,最後到達了希望之地,他們進入了福地,也期待進入天上的福地;梅瑟在西乃山上,與天主一起40天之久(出:18, 34:28),以民在曠野飄泊40年(出34:38)及厄里亞逃難走了40個晝夜,到了上主的山——曷勒布(列上19:4-8)。梅瑟與天主的交往、以民的背命、厄里亞的考驗,反映了天主的慈愛與正義。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啟航】水 滅世與救恩

文:梁展熙 乙年四旬期第一主日   四旬期,是禮儀年讓我們有四十天的時間,一方面重新準備自己,反省過去一年的思言行為,另一方面默想耶穌徐徐邁向十字架的路程,默想十架的奧秘,來迎接耶穌復活的大喜訊。這四十天的長短,主要來自按三部對觀福音所載,耶穌在開始祂的公開傳教生活之前,由聖神領進曠野,四十天齋戒,並通過魔鬼試探。 禮儀讓我們在今年讀的,是《谷》中的耶穌受試探。《谷》是三部對觀中最短的一部,當中就耶穌受試探一事的記述也最簡短。《谷》並沒有告訴我們,耶穌所受的試探為何。《谷》甚至簡短得沒有告訴我們耶穌有禁食一事,而只是說祂四十天「受到撒殫誘惑,與野獸同處,卻有天使服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