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祖賢神父譯:吳志濠 在《速食神學》第11篇中,我們談論過,在升天以前,耶穌基督實行了其繼任計劃。《天主教教理》第858點回憶起耶穌如何「『把自己所想要的人召來……選定了十二人,為同祂常在一起,並為派遣他們去宣講』(谷3:13‐14)。從那時起,他們就成了祂的『使者』 (這就是希臘語 「apostoloi」的意義)。耶穌在他們身上繼續自己的使命:『就如父派遣了我,我也同樣派遣你們』(若 20:21)。所以他們的職務是繼續執行祂的使命,祂對十二位宗徒說:『誰接納你們,就是接納我』 (瑪 10: 40)」。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教理圖解 — 「愛你的近人如你自己一樣」(十七)
十誡 : 第六和第九誡:毋行邪淫;毋貪他人要
【當90後遇上聖若瑟】(6) 父親 =「內修生活的大師」
作者:容偉源、吳志濠 朋友說:「Tío,過去兩期我們談論過的父職,足夠你用到子女差不多小學畢業的年齡了。可是要留意的是,雖然這個理論架構是以子女的發展階段中的需求,來呈現父親的工作,但實際上,有關下一代的各樣需求,都會在他們整個生命週期中出現,例如:在學齡兒童期的子女,多少也會有在前一發展階段中對『關注』的需求。而這架構要說明的是,孩子在不同的成長時期,會有重點的需求而已。再者,做父親的在此育兒方向上,還是需要花不少心思,去創造出合適而有趣的教養方法來讓小朋友快樂地成長喔!」
【教會的分裂、改革和分立】第五十七章:現代自然神論
文:Vitor Teixeira譯: 余漢釗 自然神論自公世前五世紀的古希臘時代已存在。不過當時崇拜的不是單一個神,而是多個神,因為那時候的文化及信仰是多神教的。後來到了羅馬,它遇到了基督信仰,而後者更把它融匯了。其後多世紀,它隱藏在基督信仰裡頭,但潛伏在某等哲學思想背後。終於在十七世紀,自然神論達到全盛期,湧現出霍布斯(Thomas Hobbes, 1588-1679),盧梭(Jean Jacques Rousseau, 1712-1788)和伏爾泰(Voltaire, 1694-1778),同時在教會裡面亦呈現出宗教意識。在法國大革命雅各賓專政年代,羅伯斯比爾(Maximilien de Robespierre, 1758-1794)頒令「至上崇拜」(Culte de l´Être Suprême)以對抗無神論。在美國,一眾開國元勛,如約翰亞當斯、伊頓亞倫、富蘭克林、杰斐遜、麥廸遜、華盛頓和托馬斯潘恩等都是受自然神論所影響的,致美國的政治制度亦然,政教分離及宗教自由。
【聖言啟航】聖神的氣息 日新而又新
文:梁展熙 甲年聖神降臨節(五旬節) 今天,是禮儀曆中重大的日子,是新約的五旬節,我們基督徒又稱之為「聖神降臨節」。這主日的讀經一(宗2:1-11),記述了當天所發生的事。五旬節,本是舊約的節日。以色列子民又稱之為「收成節」(出23:16)或「初熟節」(戶28:26)。純粹從字面意思來看的話,這節日的名字是「七七節」(出34:22;戶28:26),本義就七個七天(即七個星期)之後的那一天——即第五十天——的意思,所以又名「五旬節」。這節日本來紀念的,是以色列十二支派的群眾在西乃山下透過梅瑟之手與上主立約,領受「律法」,從而正式成為天主的子民。
【聖言心語】五旬節/聖神降臨節(甲)
文:林文森神父耶穌會士 若望 20:19-23 今天我們慶祝的日子經常被稱為教會的生日。我們前些日子已經慶祝了耶穌的逾越奧蹟──受難、死亡、復活、升天,現在我們要慶祝聖神降臨到耶穌門徒身上的日子。儘管這個奧蹟實際上是一連串的事件,但我們慶祝的時間卻遠遠超過七週。
【速食神學】(82)「教會是至公的」是甚麼意思?
文:文祖賢神父譯:吳志濠 聖西彼連(St. Cyprian of Carthage,公元200-258年) 寫道 「在教會以外沒有救恩」(Epistle 72)。這是否意味著,非天主教徒沒有獲得救恩的可能?
教理圖解 — 「愛你的近人如你自己一樣」(十六)
十誡 : 第六和第九誡:毋行邪淫;毋貪他人要
聖多默宗徒 信仰的奧祕:由疑惑邁向光明
文:耶穌會嚴任吉神父(輔大全人教育中心副教授、輔大服務學習中心顧問) 這個月我們開始進入復活期,在這特殊禮儀時期,邀請我們多多體會耶穌復活所帶來的救恩與意義。此時若能藉著一位對於復活主有深刻體驗的人物來帶領我們省思信仰,是再好不過了。由上智文化翻譯與出版發行的《聖多默宗徒》DVD是部上乘之作,具有諸多優點,值得推薦。本片導演Raffaele Mertes曾擔任多部聖經電影的導演與攝影:《艾斯德爾》、《若瑟》、《梅瑟》(以上電影中文版由光啟社發行)、《聖家庭》等。《聖多默宗徒》在鏡頭、燈光、場景、服裝、演員的表演、劇情等皆具備一定的水準,十分容易引起觀眾的共鳴,更是默觀其信仰歷程的佳片。
【當90後遇上聖若瑟】(5)把「關注」化為「祈禱」
文:容偉源、吳志濠 生活在大家庭,甜酸苦辣樣樣有齊——因為人多,所以總是有很多歡樂的情景。然而,也有不少需要忍耐、包容、理解的時候,不過一切都是值得的、美好的。我時常被教導,要視自己為一位大家庭的父親,因為在家中,我是大哥,和其他兄弟姊妹有較大的年紀差異和代溝,所以,有時我要承擔一些父親的職責。而每當遇到挑戰,需要更為剛毅時,我便會想起聖若瑟的歷練,請他代為轉禱。來到西班牙生活,也是生活在一個大家庭中。孩子們喜歡玩Padel,我就學習Padel;他們喜歡哈哈大笑,我也開懷大笑。他們時常誇張幽默地說自己的事,我就學習他們的表達方式。Tío,你覺得我對這些孩子還有甚麼要注意的地方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