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聖庇護十世音樂學院 學年音樂會暨頒獎典禮

(本報訊)聖庇護十世音樂學院於七月二十五日下午三時半,假聖羅撒女子中學中文部千禧堂舉行「學年音樂會暨頒獎典禮」。 音樂會第一部分以鋼琴四手聯彈為主,是該院《二十個指頭上的音樂世界》系列活動的延續,被挑選演出的同學,充分表現兩人的合作性,展現他們學習的成果,家長及來賓報以熱烈掌聲。為鼓勵同學努力學習,該院設有進步獎、服務奬、優異生奬、音樂理論奬、綜合理論奬、演奏奬、楊秀君老師紀念奬等奬項,分別由聖羅撒女子中學中文部楊子秋校長、該院駐院藝術家查海倫博士、院長劉炎新神父及老師頒發,另黎鴻昇主教為四位學習勤奮表現優異的學生頒發「莫慶恩神父紀念奬」及「聖庇護十世音樂學院奬學金」。及後由五位獲得演奏奬同學壓軸演出,他們流暢的演奏、豐富的音樂表現力,為音樂會劃上圓滿的句號。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聖大建築系學生往深圳參展

(本報訊)南加州大學建築學院 (USC) 與南加州大學與中國國際交流學習項目 (CSAP) 合辦名為「中國在流動中:建設中間地帶」展覧。是次活動由南加州大學教授兼藝術學院主任 Gary Paige 策劃,展期為7月23日至8月31日於廣東省深圳市舉辦,屆時聖若瑟大學建築系學生亦會參與展出作品。展覽主題探討國內較偏遠的地區和村莊在中國長達數十年的發展熱潮帶動下的發展。多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教授亦會於是次活動內參與討論及研究當中的問題。 活動詳情可瀏覽聖大網頁www.usj.edu.mo。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嚶鳴合唱團意大利音樂之旅八月初啟程

(本報訊)嚶鳴合唱團將於八月一日開展「意大利音樂之旅」,在為期半個月的旅程中,將探訪梵蒂岡、羅馬、亞夕西(Assisi)、佛羅倫斯、錫耶納(Siena)、比薩、威尼斯等多個名城。行程中除舉行多場音樂會外,亦將在聖伯多祿廣場參加教宗聽政會並獻唱,且將在多個天主教名城參與彌撒獻唱。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給林文瑞神父的信

承‧傳 敬愛的林文瑞神父: 二零一五年七月十六日,在嘉爾默羅聖母瞻禮的最後兩分鐘,聖母親自來迎接您回歸天父的懷抱。神父,恭喜您! 感謝聖母!安排我到粵華工作,讓我有十二年的時光向您「拜師學藝」。 還記得第一次與你見面就被您的回應嚇倒,事緣:我想找您辦修和聖事,你居然跟我說:「好啊!你想每個星期一次,還是每個月兩至三次呢?」我心想:「修和聖事要每個星期辦的嗎?那麼嚴重!」於是我立即逃離現場,不敢再找您了。但當我看到粵華的舊生們從不間斷地回校找您辦修和聖事,在好奇心驅使下,我「勇敢」地一試,結果這一試,您──成了我十二年的告解神師!您,總是提醒我,要時時刻刻仰望十字架上的耶穌,要我學習多明我沙維豪,效發他常常唸:「寧願死,不敢犯罪!」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林文瑞神父口述生平

鮑聖精神典範 林文瑞神父(Fr. Ernesto Rescalli)於1913年4月2日在意大利加斯廸理安尼(Castiglione) 出生。他家裡有七兄弟姊妹,他排行第七。他有一個好家庭,父母都是好教友。不管是下雪還是結冰的日子,父親每天早上六時,都一定會去參與彌撒,然後吃過早餐才上班。文瑞只讀了小學便要在社會上找工作。 文瑞的鄉村有三位神父,其中一位神父每晚都與青年在聖堂聚會,一起傾談、玩耍和唸經。在那群青年中,有五個做了神父,有一個當了修士。當了修士的就是駱禮仁修士(Bro. Mario Rossi),後來他去了菲律賓傳教。文瑞自幼便常看傳教書籍和教會通訊,心中已常感覺天主的召叫。在鄉村附近有一所慈幼會的學校,那裡的神父幫助文瑞加入了依芙里亞傳教備修院(Ivrea),在那裡有100多名修生讀書,他們的年齡都是稍大的。於 1935年12月,在長上的安排下,文瑞和另外兩名修生被派往中國傳教,其中一名修生就是盧萬展神父(Fr. Lomazzi)。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民以食為天?

聖言啟航(乙年常年期第十八主日) 梁展熙 人在了解一個句子,甚或一段文字時,對其歷史背景認識(或注重)與否,得出的結論會截然不同。在我所觀看過的不少電視旅遊美食節目中,主持人在介紹何以中國美食幾乎冠絕全球時,多少都會提到中國有「民以食為天」的文化。身在外地求學的我,當然同意中國菜的美味,但「民以食為天」中的「食」,非指美食,而只是三餐溫飽的糧食而已【註一】。不過有時候,曲解與創意,又確實不過一線之差。 的確,在物質豐富的今天,人們對「食」的理解,莫講與古時的人,就算與我們祖父母輩也有很大分別。也許特別是因為那一代人經歷過戰亂,以及隨之而來的糧食嚴重不足,他們對食的講究,不過就是『溫飽』。然而,今天的年青一代,只要味道不好,即使餓著肚子,他們也未必賞面。即使肚餓難堂,他們可花費現金多的是,口味不合的,他們大可自家找食。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孤身一人,好在有祢」

默禱和默想(2) 文祖賢 著 吳志濠 譯 「孤身一人,好在有祢。」是聖高隆龐(521-597)贊美詩的開端,聖人在25歲時在愛爾蘭已經建立了27所修道院。這句話很適合在默想中運用。但是,甚麼是默想呢? 《天主教教理簡編》(568)中說明日常的祈禱有三種:「口禱,默想和默觀。」 它們有一個共同點:「心靈的收斂」。默想(或默禱)是其中的一種。 那默禱有多重要呢?聖女大德蘭說過:「忽視默禱者,落地獄不需要魔鬼的帶領,他的雙手自會帶他到哪兒。」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我佩服天主教因為…

我是一個回教徒(4) Tamer Nashef 有關傳統天主教教會的文章,有不少也會提及道茂‧亞奎納(1225-1274)的思想,可見這位道明會神學家和哲學家在教會史上是舉足輕重的,自他無懼地為亞理斯多德的哲學解釋後,他的地位便變得更重要,他清楚解釋亞理斯多德並不會威脅基督教會,尤其是亞理斯多德的『永恆宇宙概念』;他成功一併帶走教會人仕之前對亞理斯多德哲學的憂懼。亞奎納設法調和理性與信德;基督信仰與亞理斯多德,結果便把一些亞理斯多德概念帶進了基督宗教神學。亞奎納不僅找來亞理斯多德與基督信仰的共通點,也發現亞理斯多德的邏輯是能捍衛基督教教義的極佳工具。就好像亞奎納的老師艾伯塔斯馬格努斯,亞奎納也非常欣賞這位希臘大師,認為他的哲學是:「在沒有基督信仰的啟示下,對人類理性作了崇高的貢獻」(Watson 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