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全天候祈禱

主業團成員每天的生活(1) 文祖賢 著 吳志濠 譯 本月26號是主業團創辦人聖施禮華離世40周年。他離世時,約6萬名群眾,絕大部分是已婚人士,已跟隨了他的講道。他提倡一種顧及個人需要的靈修生活和培育,使在俗人士也可以聖化自己,活出成聖的生命。 受聖保祿的教導影響,聖施禮華指出靈修生活就有如做運動,欲參與這運動的人需要:1)合適的養料 和2)足夠的鍛煉。今天我會先講述第1點。

主日福音 Gospel Toon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主日福音 -- 常年期第十三主日

恭讀聖馬爾谷福音 5:21-43 那時候,耶穌乘船,回到對岸;有大夥群眾,聚集在他周圍。耶穌於是留在海濱。當時,來了一個會堂長,名叫雅依洛,一見耶穌,就跪伏在耶穌腳前,懇求耶穌說:「我的小女兒快要死了。請你來,給她覆手,叫她康復,使她活下去。」耶穌就同會堂長一起去。有一大群人,跟隨著耶穌,擁擠著耶穌。

國際 World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江蘇省海門教區三廠聖母堂

堂區恢復敬禮海星聖母 祈求指引世間旅人 (天亞社訊)奉露德聖母為主保的江蘇省海門教區三廠堂區,在剛過五月的聖母月後,決定恢復海星聖母的敬禮傳統。 位於長江北支入海口北岸的三廠堂區,有一座具有田園風光的仿哥特式聖堂。該堂始建於一八四九年,是歷史上著名的青龍港海星聖母院,又名大洪聖母堂。該地敬禮海星聖母的傳統,由民間自發形成,始於一八三零年代。 據教區的主教助理陸釔含指出,這是目前中國有史料記載中對聖母敬禮活動其中一個最早的地區,亦是華東地區最早開始聖母朝聖的地方,更是海門教區僅次於南通狼山聖母宗座朝聖地的拜聖母堂。 一九五一年因江岸塌方,聖堂北遷內陸,其後改奉露德聖母為新堂主保,自此中斷了風行百餘年的海星聖母敬禮傳統。

國際 World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專訪教廷萬民福音部秘書長韓大輝總主教

「真正本地化的意義需要在天主聖言中尋找」 駐台北記者劉力樹 著 葉俊仁 譯 第六屆天主教國際學術研討會於五月二十九至三十日,假天主教輔仁大學聖保祿廳舉辦,是次研討會主題為「梵二以來的教會本地化」。今年亦適逢輔仁大學創立五十週年(1925-2015),及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結束五十週年(1962-1965)。 梵二為當時整個天主教教會開拓了嶄新的方向及道路,協助教會與現代社會融合,並藉著不同的文化、傳統以及宗教,豐富了教會本身。梵二至今已有半個世紀,研討會中二十六位學者就著教會過去五十年的成就、過失、以及未來的挑戰,進行研討與演講。以下為本報訪問是次會議的主講嘉賓韓大輝總主教的內容。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神職人員與平信徒如何合作福傳」講座完滿結束

(本報訊)培聖會為回應「獻身生活年」於6月14日,假瑪利亞中心,舉辦「神職人員與平信徒如何合作福傳」講座,主講者為陳繼容博士。當天活動前雖天降暴雨,但仍無阻參加者出席的决心。培聖會神師袁偉明神父,該會會友,還有各修會的修女、教友等數十人參加了是次活動。 首先,由該會介紹舉辦是次講座目的,接著由袁神父帶領祈禱,陳博士以講座主題的內容,用教會憲章言簡意賅介紹:論天主子民的成員──教友的地位、論教友的救世傳教生活、教友參與普通的司祭職,參與敬禮、參與基督的先知任務及見證任務、參與基督的王道使命、教友與教會聖統的關係等。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澳門聖老楞佐堂2015年「為病人奉獻彌撒」時間表

澳門聖老楞佐堂特為患病的兄弟姊妹每月奉獻彌撒一台。祈求仁慈的天主,祝福他們,賜他們勇氣和忍耐,去接受他們的病苦;「做補贖、作奉獻」。願他們獲得康復之恩,過正常的生活。讓我們一起為世上所有健康欠佳、受傷或長期病患的人祈禱。他們失去常人般的活動和工作能力,感到無助、孤獨,甚至失望。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聖奧斯定教堂上周五重新開放

(本報訊)文化局已完成聖奧斯定教堂主殿檢查,並已於上周五(六月十二日)重新對外開放,開放時間維持為每天早上十時至下午六時。 文化局早前於崗頂前地聖奧斯定教堂內搭建棚架,檢查牆身和屋頂,現已完成教堂的主殿和祭壇位置檢查工作。由於唱經樓位置仍需作進一步的檢查及維修,因此該處棚架將繼續保留至檢查工作完成為止,但有關工作並不影響市民日常參觀和使用。查詢可於辦公時間致電文化局八三九九六六九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