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World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教宗論聖樂】適當的音樂培育能治癒平庸、膚淺與凡俗

文:文祖賢神父
譯:姚子汶

教宗方濟各上週六(4日)在梵蒂岡接見出席國際聖樂會議的人士時表示,「聖樂的使命是讓我們感悟天主的美善,因此絕不能陷於平庸與膚淺。」國際聖樂會議是由聖座文化委員會和聖座教育部於本月2-4日召開,討論「音樂與教會:《論聖禮中的音樂》訓令(Musicam Sacram)頒布50年來的禮儀與文化」。

教宗與出席者會晤中,引用了會議的宗旨「在聖樂與當代文化之間的現時關係上、在基督宗教團體所使用及沿用的音樂,與普遍音樂趨向之間的關係上,要以跨學科的和全基督宗教的角度進一步反省。另外很重要的是,不論是神職人員或宗教人士,甚或投身牧民工作的平信徒,或最直接的scholae cantorum(聖詠團),都要對美學與音樂培育的作出反思。」

方濟各又憶述梵二大公會議《禮儀憲章》的精神,並要求信友「完整地、有意識地、主動地參與」。他強調這是「緊密地參與天主的奧秘,在聖神臨於每次的聖體聖事當中,同時是天主將祂自己親臨在祂子民中間;信友被邀請參與基督死亡與復活的救恩當中。」

教宗續說,「因此,積極和有意識的參與包括能夠深入地進入這個奧秘,好能默想、朝拜和直接領受這奧秘。特別感謝這股沉默和音樂語言,即天主與我們在說話的語言,我們能察覺這聖樂奧秘的意義。(2013年12月12日講道)」

教宗又提到教會在聖樂方面有「雙重的使命」,他解釋:「一方面,要保護和發揚過去遺留下的豐富多彩的教會遺產,使之恰當地用在當下,但要避免一種懷舊或考古觀念的危險;另一方面,需要讓聖樂和禮儀聖歌在現時藝術和音樂語言中徹底做到『本位化』。」

他又說,「他們必須能夠透過歌曲、聲音、調子中,體現和翻譯出天主的言語,同時振動我們這時代的心,提供一種適時的情感氣氛。這種氣氛彌補了信仰,並引起接近和參與慶祝中的奧秘。」

談到第二個使命,教宗方濟各承認:「與現代化的相遇,以及在禮儀中使用地方語言而引發了許多問題:例如禮儀中的用語、表達形式和音樂種類等。有時,某種平庸、膚淺和粗俗占了上風,有損於禮儀慶典的美感和強度。」

教宗方濟各注意到不同領域的人「音樂家和作曲家、歌詠團的指揮和隊員,以及禮儀的帶領者,都能作出寶貴的貢獻,以便推動聖樂和禮儀聖歌的更新,尤其是質量上的更新。為促進這項更新進程,我們需要推動適當的音樂培育,這也應落實在準備晉鐸的修生、與當代音樂潮流及不同文化組織的對話,以及大公運動的態度上。」

教宗最後總結道:「聖樂和禮儀聖歌的使命是讓我們感悟天主的光榮、美善,以及祂那有如光耀的雲彩環繞著我們的聖德。」教宗今次的演說,引起不少音樂家、教師、聖樂愛好者的關注。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