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愛德神父, SCJ
1. 葡萄園背後的愛情故事
依撒意亞的「葡萄園之歌」不僅是一則喻言,更是一首哀歌——一首由愛轉悲的戀曲。它以溫柔的詩句作開端:
「我要為我的愛友謳唱一首論及他葡萄園的愛歌。」(第1節)
這詩意的開篇喚起了婚禮之歌的親密感,呼應《雅歌》8:12中的婚姻意象。葡萄園就是新娘——天主的選民——被神聖的新郎悉心培育。
「我的愛友有一座葡萄園,位於肥沃的山岡上。」(第1節)
「我的愛友」是誰?這是先知對上主的稱呼,揭示了他與天主之間深刻的親密關係——見證著天主那深情和温柔的心。如同《若望福音》中「耶穌所愛的那門徒」靠在祂胸前,體察祂心靈的憂傷(參 若望福音13:21,23,25)。
這句經文標誌著一部有關天主(神聖的愛)與人類(錯誤的回應)的戲劇之開端。每個詞——「肥沃」、「山岡」、「側旁」——都蘊含深刻的聖經意義:
- 肥沃:象徵天主的恩寵與豐盈。天主賜予以色列一切優勢——祂的法律、臨在、先知與保護。住在基督內,是結出果實的保證。不結果實反映對天主的「自我恩賜」的拒絕,顯露了他們的怠惰與虛妄。
- 山岡:象徵崇高、盟約與敬拜。山是天主與人相遇之地——西乃山、熙雍山、大博爾山。山上的葡萄園代表一個被揀選區別出來的民族,蒙召活出可見而忠信的生命。
- 側旁:象徵親密與護佑。這不是普通的山岡,而是被揀選、受庇護之地。葡萄園預示教會——從基督被刺的肋旁誕生(參 若19:34),蒙召在恩寵中豐饒,並獲得力量以履行使命。
儘管植根於如此優越之地,葡萄園卻結出野葡萄。這不是農業的失敗,而是靈性的背叛——肥沃的山岡成了不忠的見證。
2. 天主的照料,人類的拒絕
「他翻掘了土地,除去了石塊,栽上了精選的葡萄樹,園中築了一座守望台,又鑿了一個榨酒池:原希望它結好葡萄,它反倒結了野葡萄。」(第2節)
本節的每個動詞——「翻掘」、「清除」、「栽種」、「築造」、「鑿刻」——都啟示天主慈愛的細緻照料,以及祂對培育子民圓滿生命的渴望。
- 翻掘土地:天主先預備靈魂,突破其阻力,使之能接受祂的聖言。這由天主作出的主動,是先於任何人類的回應的。
- 清除石塊:上主除去障礙——罪惡、執著與內在創傷——淨化心靈,為轉化騰出空間。
- 栽種精選葡萄樹:在這預備好的土壤中,天主注入超性生命——信、望、愛——使靈魂在與祂的共融中成長。
- 築造守望臺:提供保護與明辨,賦予教會與每位信徒智慧、警醒與靈性的清晰。
- 鑿刻榨酒池:天主期待豐碩果實——渴望共融、喜樂與犧牲的愛。這指向聖體聖事,葡萄的果實將成為基督的聖血。
然而,儘管天主如此勞苦,葡萄園卻結出野葡萄。天主的行動從不強迫——祂邀請人合作。不結果的悲劇不在於天主的缺席,而在於人類的拒絕。
3. 天主的情懷
這段經文揭示天主情感的深度。先知們所宣講的,並非遙遠冷漠的神祇,而是一位會感受的天主——祂會憂傷、期盼,並因背叛而受傷。本該是喜樂與共融之地的葡萄園,竟成了哀痛的田野。
但這哀歌預示了救贖。依撒意亞葡萄園中失敗的酒,將在加納由耶穌變水為酒而修復(若2:1–11)。最終,真正的酒將是祂在聖體中傾流的聖血,源自祂被刺的肋旁(若19:30–37)。
4. 終極對比:期待與現實
依撒意亞5:7的情感高潮,揭示了天主失望的心碎:
「他原希望正義,看,竟是流血;他原希望公平,看,卻是冤聲!」(第7節)
希伯來原文的雙關語——mishpat(正義)與mispach(流血),tsedaqah(公平)與tse‘aqah(冤聲)——尖銳地強化了天主的期待與人類的失敗的對比。這些發音相近卻意義迥異的詞彙,構成希伯來詩歌特有的悲愴韻律。此修辭手法不僅美化經文,更突顯本段核心的悲劇性反諷。
天主尋求正義(mishpat),卻見流血(mispach);祂渴望公平(tsedaqah),卻只聞冤聲(tse‘aqah)。相近的發音凸顯背叛之深——本該是公平與憐憫繁茂的葡萄園,竟成了暴力與悲鳴之地。
正義是盟約生活的根基,護佑弱小、滋養共融。它的崩潰以流血為標記——不義的苦果,和背叛了天主的愛。公平本質上是關係性的,要求人與天主、與近人正確地相處。在這破碎中,冤聲如同亞伯爾的血,仍由地上喊冤(創4:10)。
5. 結語:仍在等待果實的葡萄園
依撒意亞的《葡萄園之歌》不僅是哀歌,更是一面映照靈魂與教會的明鏡。它揭示天主之愛的深度、祂恩寵的慷慨,以及祂失望的憂傷。上主已做盡一切:祂翻土、清石、悉心栽種、警醒守護、殷切期待——然而收穫的卻是苦果。
這詩意的神諭提醒我們:恩寵從不缺席,往往缺乏的是我們的回應。耶穌啟示自己是「真葡萄樹」(參 若望福音15:1–17),是滋養那些住在祂內者的生命之源。住在基督內,就是成為新以色列、更新的子民,成為結出永存果實的葡萄園。
我們蒙召與恩寵合作,結出與所受之愛相稱的果實,並成為一座悅樂天主之心的葡萄園——在真葡萄樹基督內扎根,結果實,為世界作祂聖愛的活見證。
以聖言祈禱
緩慢地閱讀經文,默想每個字詞、象徵與隱喻。把依撒意亞與天主的痛苦感受為自己的痛苦,並回答以下問題:
- 我的生命結出什麼果實——正義與慈悲的葡萄,還是冷漠的野葡萄?
- 我是否以祈禱、正義與慈悲,耕耘我靈魂的「肥沃山岡」?
- 我如何回應天主愛的具體行動——祂的翻掘、栽種與築造?
- 在我的家庭或團體中,我們耕耘的葡萄園反映天主的夢想,還是辜負祂的渴望?
- 我們如何參與聖體聖事的轉化——從失敗的酒榨,轉化成基督聖血的新酒?

Foll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