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號角專訪

專訪聖言會港澳區會長張明德神父 Fr. Johnson Dhos(SVD)

文:Marco Carvalho

「雖然兩座城市都很富裕,但人們仍尋求天主以求得和平」 

聖言會(SVD)於上週一(10 月 27 日)在花地瑪聖母堂舉行隆重彌撒,慶祝其成立 150 週年。彌撒由李斌生主教主持,特邀張明德神父(Johnson Dhos, SVD)前來澳門。聖言會港澳區會長認為,兩地仍有大量的傳教工作待完成。神父指出,兩座城市的民眾都在尋求缺失的和諧,因而仰望天主。以下為《O CLARIM》為張明德神父專訪的全文。

150 年的歷程與當前慶祝

張明德神父: 「自 2007 年起,我們就在澳門教區展開傳教工作。當時受邀前來,與當地的學校、聖若瑟大學(USJ)及教區合作,從事各類傳教工作。此後,我們與澳門教區保持密切合作。今年是聖言會成立 150 年,我們亦在澳門舉行慶祝活動。事實上,我們已於 9 月 7 日在香港慶祝過同樣的紀念日,這週則在澳門再次舉行慶典。」

澳門作為區域培訓中心的意義

《號角報》:「七月份,有兩位前聖若瑟修院的學生在香港授予司鐸聖秩,加入了傳教的使命。澳門作為區域培訓中心對你們而言有多重要?」

張:「澳門教區給予我們修會極大的幫助和實質性的支持,過去我們修會有四至五位修士在澳門學習神學,當中,有三位在澳門學習的修士之後在之在香港授予司鐸聖秩,開展他們的傳教士的使命。同時,一位出生於香港的修士在台灣受聖秩。這些都是令人值得喜悅的時刻,也顯示出,我們修會仍能吸引來自不同背景的青年,回應聖召並讓他們在世界各地服務。」

會的規模與全球趨勢

號:「今年對聖言會而言是非常特別的一年。現在的規模如何?」

張:「目前,我們是全球第五大的男修會。」

號: 「在亞洲仍持續成長嗎?」

張:「在印尼、越南等國,我們仍在擴展;但在印度、菲律賓等地,召喚人數正下降。相較之下,非洲大陸的召喚正顯著增加。」

面臨的挑戰:多元與文化

號:「你認為聖言會在成立 150 年後面臨的主要挑戰是什麼?是否與當前教會面臨的挑戰相似?」

張:「我們生活在一個變化快速、更加多元化的世界。雖然世界變得更複雜,但福傳仍不易。這也是我們在各國積極立足、努力福傳的原因。我們是先驅,但仍面臨許多困難:必須學習語言、熟悉文化,並逐步適應當地人的生活方式。福傳不僅是語言,更需要深入了解文化,克服各種障礙。」

中國的使命展望

號:「對多數傳教修會而言,中國是福傳的重要目標。你們的看法如何?」

張:「我們屬於聖言會的中國省。根據其劃分,香港與澳門屬同一區;台灣則分為北區與南區;中國則是一個自治區。我們在中國已有少數神父與修士。」

港澳的傳教人數

號:「具體來說,傳教會在香港與澳門有多少傳教士?」

張:「目前大約有三十位神父;另有兩位修士正在香港的聖神修院修讀神學,正完成其神學課程。」

富裕城市的福傳挑戰

號:「在澳門與香港這樣的富裕地區,福傳的主要挑戰是什麼?雖然物質充足,仍有許多人需要什麼?」

張: 「福傳並不容易,正如我一開始所說,世界非常多元化。相較其他地區,香港的福傳稍易,但仍面臨困難。疫情後,少了教友去聖堂,福傳工作更具挑戰。」

人民對天主的渴求

號:「兩座城市的居民是否仍對福傳持開放態度?在澳門和香港你是否感受到他們對天主的渴望嗎?」

張:「雖然兩地都很富裕,但人們仍渴求內在的平安與和諧。這或許是他們轉向宗教、尋求天主的主要原因——他們在尋求和平、和諧與喜樂。因此,我確信在澳門與香港仍有大量的傳教工作可以做。」

青年與會的魅力

號:「你們的使命仍能吸引當代青年嗎?傳教修會的主要特質是什麼?」

張:「聖言會最顯著的特質是國際化,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成員在同一旗幟下共同生活,這對我們的福傳是一大見證。修會的中心是聖三位一體——對父、子、聖神合一的深切敬愛,是我們傳遞信仰的基本動力。創會人聖愛諾德·楊生神父對三位一體的熱愛,使我們以此為核心向世人見證。起初加入修會的神父多為歐洲人,今日我們已接近六千名神父、修士與修女,分布於 96 個國家與地區,許多地方我們都是首批傳揚福音的先驅。」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