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World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教宗三鐘經:生命非消耗品,而是造福他人的禮物

教宗良十四世在三鐘經中強調,投資自己生命最有效的方式:在家庭、堂區、學校以及工作場所,隨時隨刻、敏銳地把握每一個去愛人的機會。

(梵蒂岡新聞網)慈悲善功是最安全、最有收益的寶庫,將我們生命的寶藏存放在那裡。正如福音所教導的,因為在那裡即使只投了兩個小錢,一位窮寡婦也能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參閱谷十二 41-44)。8月10日主日,教宗良十四世在誦念三鐘經之前,以上述話語省思了當天的福音,強調耶穌邀請我們思考,如何才能最好地投資我們生命中的寶藏。

徹底地給予

在福音章節中,記述耶穌正在走向耶路撒冷,“在那裡,祂為我們的救恩,將要在十字架上奉獻自己”。耶穌勉勵我們,要徹底效法祂的生活方式:“要變賣你們所有的來施捨(路十二 33)。”教宗解釋說:“天主賞賜我們的恩典,應當慷慨地用於他人的益處,而非僅僅留給自己。”教宗進一步指出,這不僅要分享我們所擁有的物質財物,也要奉獻我們的才能、時間、關懷、陪伴與同理心。

在人際關係中奉獻自己

 “在天主的計劃中,祂為我們每一個人所做的一切,都是獨一無二的善、無價之寶,以及實際的財富”。我們受造正是要將自己的恩典奉獻給他人。相反地,若不投資自己的生命,就會使它“枯竭”,甚至“貶低”為單純的“消費品”。教宗進一步闡明:“我們作為天主的恩賜”,需要在自由與人際關係中奉獻自己,如此才能實現自己和展現自己。

永生的賞報

在這奉獻自己的過程中所積累的財富,具有如同“窮寡婦”那微小投資的倍增效應:這位寡婦雖僅以兩個小錢投入聖殿的銀庫,卻賺的了全部。教宗引用聖奧斯定的話:若能用一磅銅換得一磅銀,或用一磅銀換得一磅金,一個人就心滿意足了;但所施予和所得到的是完全不同的東西,不是金銀,而是永生(《講道集》390)。

不要錯過愛的機會

教宗告誡道,一方面,獎賞如此之高;另一方面,貶值的風險卻也實際存在。因此,我們必須當心,不可“錯過任何愛人的機會,在家庭、堂區、學校或工作場所,無論身處何地”。教宗總結道:“這正是耶穌要求我們的警醒,要我們習慣於彼此關心、隨叫隨到、體貼入微,就像祂時時刻刻對我們那樣。”

最後,教宗將我們託付給曉明之星瑪利亞:在這個充滿分裂的世界中,願她幫助我們成為慈悲與和平的“哨兵”,正如聖若望保祿二世教導我們的那樣,也如那些為慶祝禧年來到羅馬的青年們向我們展示的美好榜樣。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