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遇聖言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心遇聖言】善牧典範:適用於所有聖召的五個基本條件

文:柴浩東神父
耶穌聖心司鐸會
譯:黃芷筠

丙年復活期第四主日

復活期第四主日的福音向我們展示了「善牧」的形象。有些人或許認為,這段經文對象只是神父,就如他們是牧者,而信友是羊群。然而,理想的生活並非停留繼續做一隻「羊」,而是要成為一位善牧,一位跟隨耶穌聖心的善牧。無論我們的聖召是甚麼,天主都會賦予我們不同的責任,不論是在家庭中、工作上,或是社會中,我們都有需要照顧其他人。如果我們深入默想《若望福音》第十章,我們就可以明白,若要成為按照福音精神的一名善牧或真正領袖,就必須效法耶穌的榜樣,具備以下五個基本的條件。

首先,正如字面所示,也看似顯而易見,就是要「善良」。當耶穌自稱為善牧時,祂是在表明自己的身份、自己的本質。首先,祂是一個至善的人。在我們生活的某些時刻中,我們會遇到真心接納我們原本面貌、真正關心我們的人,而他們也自然地成為我們想效法的榜樣。這些高尚的人可以簡單地被我稱為「善良」。若曾經有人說你像耶穌,說你是一個善良和心地純正的人,那麼你應該感到高興喜樂——這是一個極大的讚美。然而,「善良」並不代表軟弱無能、凡事順從、對一切說「是」,而是能夠堅定地作出決定。真正的善良,是能夠在權威和軟弱的極端之間,找到平衡的美德。只有當我們在真理中實踐愛德,才能達到這種平衡與中庸。

其次,善牧必須認識羊群。教宗方濟各曾說過,牧羊人必須「帶着羊群的氣味」,意思是要臨在羊群當中,真正親近羊群。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看到每個人的獨特性,並按他們真正實際的需要去對待,而非依從我們先入為主的標準來衡量。正如耶穌看出稅吏匝凱內心的開放,便喊出他的名字,並到他家中作客(參閱路19:5)。在當今社會中,發送短訊比親身面談更為普遍,只有當我們真正無條件地臨在、不作出倉促判斷的愛,去真誠地成為真正的牧者,我們才能成為真正的牧羊人,並幫助那些天主付托給我們的人。

第三個條件,必需走在羊群前面。教宗保祿六世在《在新世界中傳福音》(Evangelii Nuntiandi)勸諭中指出:「現在的人寧願聽信見證,而不願聽信宣講人;即便他聽信宣講人,也是因為教導他們的人也是見證人。」這句的意思代表着具備道德上的權威,即:榜樣和聖德無可辯駁的力量。我們必須先活出我們對他人的期望[我們希望別人活出怎樣的生命]。我們往往很容易指出別人的缺失,並急於指出他們應改變之處;然而,耶穌在公開宣講的第一句說話卻是:「你們悔改,信從福音罷」(谷1:15)。除了個人的皈依外,我們也必需學會出於愛,並以愛去服務。耶穌用清晰的言行和隨時能付出的愛,展示了通往永生的道路,即使有人突如其來尋求祂,祂也從不拒絕、總是準備好、願意去愛。

另一個善牧的重要標記,就是尋找迷失的羊。耶穌曾說過,祂來是為了醫治有病的人而來(參閱谷2:17)。祂從不因為人的過去而排斥他們。雖然悔改是接受天主寬恕為前提,但耶穌從未因人的過去而定罪,同時也不忽略悔改皈依的重要性。一個真正的善牧不會放棄任何人。據說聖若望.維雅納(Curé of Ars)還是本堂神父的時候,有一次在街上祝福期間,一位驕傲的獵人多雷爾(Francis Dorel)帶着獵犬嘲笑他。於是,神父便停下來對他說:「先生,願你的靈魂能夠就如你的獵犬一般美麗。」他的意思是,獵犬忠誠而且靈巧,亦會忠於履行牠自己的使命;然而,那位作為基督徒的獵人,卻毁掉了自己的靈魂。這句話一開始讓獵人十分憤怒和感到冒犯,但後來他反思並悔改自己的生活;隨後他更聽從聖若翰.維雅納的建議,在他指導下加入了熙篤會成為一位修士,36年後聖善地安祥離世。這一切之所以可能,皆因聖人從未放棄過這罪人。

最後,耶穌教導我們,善牧會為羊犧牲自己的性命。若耶穌在最關鍵的時刻尋求保全自己的性命,與當時的權威妥協,那麼祂所論及愛的一切,便只是理論、只是空談。然而,耶穌是忠於真理的人。即使祂是天主,祂仍然忠誠到底,並顯示出祂對門徒及全人類的愛,超越了他們的行為——就如母親為了愛自己的子女捨命,縱使孩子身陷囹圄,她仍不離不棄。真正的愛就如一道傷痕,往往令人受傷、伴隨着痛苦。若不效法耶穌無限的愛,沒有人能成為真正的基督徒領袖。宗徒們之所以能夠為耶穌奉獻生命,是因為他們親眼目睹祂的榜樣——他們見證到愛的本身。

無論我們的聖召是神父修女、父母、教育者,唯有將這身份成為一種出於愛的服務時,聖召才會結出真正的果實。

請各位讀者繼續支持我們的文字福傳工作,好能讓我們持續提供優質的教會新聞及培育文章。我們有賴您們的支持。如欲捐款,請掃描圖中二維碼,或與我們聯絡~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