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凡濤神父(Fr Fausto Gomez, OP)
基督宗教信仰與任何特定文化劃上等號,它能進入任何和所有文化當中。基督宗教信仰的不同文化表現,豐富了基督宗教的信德。在每個地方、地區和全世界,最重要的是基督,也就是昨天、今天、永遠都一樣的那位,祂是所有文化表現的核心。我記得約翰.奧克林納姆(John Oxenham)的詩詞:在此刻的基督內,東方和西方相遇/在祂內,南方和北方相遇,/所有屬基督的靈魂,在祂內合而為一,/貫穿全球廣闊之地。
在上幾篇的專欄中,我嘗試回答「基督是誰?」這個問題。在接下來的專欄,我們將解答以下這個問題:基督在哪裡?「誰若事奉我,就當跟隨我;如此,我在那裡,我的僕人也要在那裡;誰若事奉我,我父必要尊重他。」(若12:26)
在一篇富有啟發性的文章中,神學家馬約拉爾(Mayoral)談到,今天我們能在四個地方找到耶穌,其中三個相對舒適的地方:聖堂、聖事和聖經;而另一個地方——或許不太舒適——則是:世上的窮人(參閱若瑟.安多尼.馬約拉爾《師傅,您住在哪裡?》)除了這四個地方,我們能特別添加兩個更明確的地方:聖體聖事內的耶穌,以及住在我們內心的天主聖三。
基督臨於教會中。教會是門徒的團體,是基督的奧體,是聖事的教會,是福傳者。這是一個虔敬且富憐憫的團體,其成員——耶穌的門徒和追隨者——經驗到手足之情、一起祈禱、接受聖事的恩寵,並透過言行宣揚天主的國。當主顯現給前往大馬士革的掃祿時,問道:「你為甚麼迫害我?」也就是說,你為甚麼迫害我的教會?教會是一個信德、望德和愛德的團體,是基督的奧體,而基督是這奧體的頭,祂的門徒(包括男人、女人和兒童)是奧體的成員。教會成員成為精神上的大樓,這楝大廈(教會)及其活石建基於基督這塊磐石上(參閱格前3:9-12)。教會一直得到聖母瑪利亞——耶穌和我們的母親、門徒中的門徒——的幫助,並由教宗(基督的代表)領導。
基督臨於教會的聖事中,這也是大公救贖的聖事。在基督內,教會就是天主與全人類合一的聖事、標記或工具(參閱《教會,Lumen Gentium》教義憲章,1,9,48;《天主教教理》775)。基督生活在聖事中,也就是:基督生活在整個生命的救贖行動中,而教會到現在仍然繼續行使這些救贖的行動(J.A. Mayoral)。因此,在聖洗聖事中,基督親自付洗;在懺悔聖事中,祂醫治悲傷者;在聖體聖事中,基督藉司鐸職務為所有人奉獻自己,並將自己奉獻給我們。(參閱《禮儀》憲章,Sacrosanctum Concilium,7)
教會是一個兄弟般的團體,成員間彼此相,正如耶穌見證着和教導的那麼(參閱《若》13:34)。作為一個兄弟般的團體,教會「是一個天主所照明的空間,人們在其中體驗復活之主的隱形臨在。」(若望保祿二世《奉獻生活》Vita Consecrata勸諭,42)
教會是一個祈禱的團體。耶穌說:「那裡有兩個或三個人,因我的名字聚在一起,我就在他們中間。」(瑪18:20)主臨在於祈禱的團體、在時辰頌禱及禮儀中。祂臨在於集體的祈禱中,也臨在於個人的祈禱中:在祈禱作為個人與基督的相遇。
基督臨在於教會的使命中。在升到天國前,耶穌對宗徒的初期團體說:「你們要去使萬民成為門徒,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給他們授洗,教訓他們遵守我吩咐你們的一切。」(瑪28:19-20)使命就是:「把生命通傳他人。」(教宗方濟各《福音的喜樂,Evangelii Gaudium》宗座勸諭,10)
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中提到:「旅途中的教會在本質上即帶有傳教特性。」(教會傳教工作 《教會傳教工作》法令,Ad Gentes,2)「福傳實際上是教會獨有的恩典和使命,是她最深切的身份。」(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她的使命就是福傳,這包括傳達聖言,透過聖事和愛德見證傳達天主的生命。
主耶穌臨在於教會的使命(福傳)當中:向全人類宣講福音喜訊。福音的核心就是耶穌基督——祂被釘在十字架上,死亡和復活——並且一直活着,祂就是「天主的喜訊」。耶穌臨在於傳教士(也就是祂所有的門徒)的生活中。(參閱《救主的使命Redemptoris Missio》誦諭,44)
此外,耶穌還以不同的方式臨在於其他的宗教、信仰,以及所有其他懷有善的人身上。耶穌並不是基督徒的專屬財產:天主想要拯救所有人,而耶穌為全人類而受苦和死亡。因此,天主以神秘奧妙的方式,給予所有人足夠的恩寵:在可能的情況下,透過他們的合作,從而得救。沒有人能夠對天主說:「祢沒有足夠地幫助我!」
救贖的普世性,就是呼籲「結束一切形式的民族主義與種族主義,或將福音的傳播與殖民國家的經濟與軍事利益結合在一起」。(教宗方濟各)
我們全部都是傳教士、福傳者。因此,我們永遠都需要謹記:「宣傳福音首先要在聖神內為耶穌基督所啟示的天主作證。」(教宗聖保祿六世,《在新世界中傳福音Evangelii nuntiandi》勸諭,26)因此,「基督徒生活的見證是傳揚福音的首要和無以替代的方式」(《救主的使命》誦諭,42)。教宗本篤十六世啟發性的話:「基督徒知道甚麼時候適合應該去談論天主,甚麼時候應該沉默,只讓愛來說話。」(《天主是愛Deus caritas est》通諭,31)
耶穌安慰人心的話:「看!我同你們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終結。」(瑪2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