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懷着虔敬的感激之情向教宗本篤十六世道别

文:高凡濤神父(Fr Fausto Gomez, OP)
譯:Conni Leung(Focolare)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辭任伯多祿牧職了近十年,12月31日蒙主恩召。若瑟.拉辛格(Joseph Ratzinger)於1927年4月16日出生在巴伐利亞州的馬克特爾鎮(Marktl Am Inn),並於1951年與長兄格奧爾格(Georg)一起晉升為神父,後任命為慕尼黑主教(1977年),三個月後,他獲教宗保祿六世擢升為樞機主教。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任命他為信理部部長。2005年4月19日,他當選為天主教會第265任教宗。

許多人認為,他身為教宗退位是他任職宗座和生活上的關鍵事件。我清楚地記得那個歷史性的日子。2013年2月11日傍晚(澳門時間),我們在澳門的修院快吃晚飯之際,聽到令人難以置信的消息——教宗本篤十六世辭去教宗的職務!當日是露德聖母瞻禮暨國際病人日,教宗宣佈辭去教宗職務,並於2月28日晚上八時生效。

本篤十六世為何要辭職?以下是教宗的話:「在天主面前反覆省察良心後,我開始確切地認知到,由於年事已高,我的力量不足以適當地執行伯多祿的職務。」(2013年2月11日向教會參議會的講話)。起初,教宗辭職突如其來的消息似乎令人難以置信、震驚、惋惜等!然後,我們眾多人都認為,辭職是一種非凡的謙卑和為教會服務的行為,也要無比的勇氣。

教宗本篤十六世(1927-2022)留下甚麼的遺產或傳承?儘管稍後將由歷史來評價,但讓我在此道出,我認為教宗本篤十六世的一些重要成就。對許多人來說,他的主要文告是藉他的生活表達出來,如貫切、清醒、謙遜、虔誠和快樂的生活。我記得教宗於2月28日的最後一條推文上寫道:「我希望你們每個人都能體驗成為喜樂的基督徒。」我推測,眾多人會同意,他的遺產是他——屬若瑟.拉辛格及作為教宗本篤十六世的教會訓導——的神學。他對信仰和道德有清晰和深刻的教導。

對我個人而言,我珍視他的三篇通諭,重點關注德行之間的密切關係,尤其是信、望和愛三德,以及真理和正義之間的關係。《天主是愛》(論基督信仰之愛,2005年);《在希望中得救》(論基督徒的望德,2007年)和《在真理中實踐愛德》(關於整體人類發展的慈善與真理,2009 年)。[《信德之光》可視為是他的第四部通諭,由教宗方濟各撰寫和發表(2013年6月29日),但主要由教宗本篤十六世撰寫的。]前任教宗本篤十六世也給我們留下了兩部重要的宗座勸諭:《愛德的聖事》(論聖體聖事是教會生活和使命的源頭和高峰,2007年),以及《上主的話》(論天主聖言在教會的生活和使命,2010年)。還有其他重要文告、演詞、講道等,特別是他的世界和平日文告(每年元旦日)。

此外,神學家若瑟.拉辛格、教宗本篤十六世撰寫了三部關於基督的著作,我特別強調《納匝肋人耶穌》。作為偉大的神學家,拉辛格/本篤十六世往往被喻為聖奧斯定、聖文德和神學家巴爾塔薩(Hans Urs von Balthasar)的熱心追隨者。教宗的所有著作和文告,包括受廣受歡迎的《世界之光》(與德國記者Peter Seewald的對話,2010年),也是以基督為中心祂是每位信徒的道路、真理和生命。難怪教宗本篤十六世取「本篤」為牧職名號,以努爾西亞的聖本篤為芳表,因為他説:「沒有甚麼比基督的愛更可取。」亦因如此,難怪他臨終前最後的一句話是:「耶穌,我愛你

另外,教宗本篤十六世以人為道德的中心。有趣的是,本篤十六世喜歡只談論一種道德或倫理,而不是許多人喜歡談論的兩種:即生命倫理和社會倫理。他認為只有一種道德、一種倫理,因為人作為個體和社會性的存在,是所有倫理的主體和核心。他在社會倫理上是「上進的」,而在性道德上是「保守的」嗎?性倫理和社會倫理是相互交織的。以下是兩個富啟發性的文本:

.正如奧斯定所說,一個不按正義治理的國家,只會是一幫小偷(參閱《天主是愛》通諭,28)。除了正義之外,人類所需要的,而且永遠需要的是愛(同上,29)。存在痛苦、孤獨、物質需求等,所以需要愛(同上,28)。基督徒知道何時該談論天主,何時最好甚麼都不說,單單讓來說話(同上,31)。

.如果缺乏尊重生命和自然死亡的權利……社會良知最終失去了「人性生態學」的概念,隨之而來的還有環境生態學的概念(《在真理中實踐愛德》通諭,51);不是科學救贖人;人是藉愛獲得救贖(《愛德的聖事》宗座勸諭,25)。

當然,梵二仍然是自上個世紀以來教會最重要的事件。我們還未談論教宗本篤十六世宣佈信德年(2012-2013),慶祝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1962-1965)成立50週年。對於他和我們而言,正如教宗聖若望廿三世所指,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是「偉大的恩典和可靠的指南針。」而教宗本篤十六世亦表示:「如果我們得到正確的詮釋學去解釋和實行梵二的指導,不僅能夠,更可以成為越來越強大的力量,促進教會有必要的更新。」(2005年 12月22日,對教廷各成員講話)。

本篤十六世辭退教宗的職務,這是一種謙遜和信德尊崇的姿態。之後,人們問: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將會做甚麼?教宗在宣佈退位時,親自回答說:「我希望全心全意地專注祈禱。」在隨後的訊息中,他說得更清楚了。2月24日,我聽到他最後一次在住所的陽台上,帶領誦念《三鐘經》。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的20萬人群中,大多數是年輕人(還有一些像我這樣的長者),教宗本篤十六世說:「主呼召我更加專注於祈禱和默想。」他補充說:「但這並不意味着放棄教會;相反,天主要求我以同樣的獻身精神和愛心為教會服務……但以更適合我的年齡和力量的方式。」教宗在2月27日最後一次的公開接見中,說:「我沒有放棄十字架,而是以一種新的方式與被釘十字架的主在一起。我不再擔任治理教會的職務,但可以說,我仍然在聖伯多祿的範圍內以祈禱的方式去服務教會。」2013年2月28日,教宗本篤十六世任期的最後一天晚上,作了簡短而激動人心的最後告別講話。他當時說:我只是「一個在世上的朝聖者,正開始朝聖之旅最後的階段。」教宗方濟各強調了本篤十六世的兩個特點:信仰和祈禱。

教宗本篤十六世在正式離任前四天,說:「祈禱並不是要將自己與世界及其矛盾隔離開……禱告反而帶領我們回到旅程上回到行動上。基督徒的生命就是不斷地攀山與天主相遇,然後再下來,帶着從祂身上汲取的愛和力量,以天主自己的愛來服服我們的弟兄姊妹。」(2013年2月24日,教宗本篤十六世最後一次帶領誦念《三鐘經》)

2006年8月29日,教宗本篤十六世簽署了自己的靈性遺囑(精神遺囑),在他去世後才公開。他告訴我們,保持堅定的信仰。他「誠懇地」向那些他可能冒犯的人請求原諒和寬恕。他感謝天主、家人、朋友、合作者和所有基督徒,包括我們所有人。作為回報,我們也感謝他:天主,感謝祢賜予我們教宗本篤十六世。現在,輪到我們為他禱告:主啊!願他安息在祢慈悲的手中。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