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區生命委員會將舉辦澳門第三屆臨床牧靈教育(CPE)課程 (本報訊)「臨床牧靈教育」是一門神學及牧靈關懷處於困境人士的專業訓練課程,讓學員學習有關牧靈關顧的知識和技巧,同時檢視自我內在的真實關係、心態、價值觀及對生命、痛苦、死亡的承擔。 今年年初開展的臨床牧靈教育課程反應熱烈,故天主教澳門教區生命委員會與香港聖公會明華神學院聯合主辦、聖公會(澳門)教育專業協會協辦,將於2022年3月開展「澳門第三屆臨床牧靈教育(CPE)課程」;由瑪利亞方濟各傳教修會何桂萍修女擔任上述課程的教學督導。 課程為期七個月。對象為神職人員、教牧人員、校牧、院牧、有志從事牧養關顧服務之人士。完成課程並通過考核後可獲發證書。
梁展熙 上月(5月)12日,教宗方濟各宣佈將研究容許女性成為執事【註一】。我們也知道,信理部轄下的「神委會」已於2003年發表了《執事職》【註二】;我們已考查了「διάκονος」(diakonos=deacon=執事)一字的原意,是指「執掌事務、服侍他人者」。我們也處理了羅16:1中的女執事福依貝、弟前3:8-13中對(男、女)執事人選的要求,和最早的羅馬帝國文獻有關女執事的記載。我們也回顧了早期教會著作中有關(男、女)執事的描寫,雖然資料有限,我們無法斷定當時的執事是否已帶有今天的聖秩意味,但他們在統籌團體事務和在禮儀中的職責,我們仍有所知。
文:梁展熙 乙年常年期第十六主日 我們在這一週就耶穌基督的身份的默想,沿着上週的思路繼續延伸。能夠平息風浪的那位,身懷對死亡的控制權的那位,在建立天主國度時行使先知職能的那位,業已派遣了一群平凡人來繼續祂的志業。在上主日,基督派遣了他們出去;今天這些人回來了,並充滿熱忱了報告了他們在一路上藉着祂的德能而行的奇事。他們的無私奉獻,尤見於答唱詠的讚揚,與讀經一中所描寫的假牧人大相逕庭。最後,讀經二為我們提供了判斷牧人真假好壞的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