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愛德神父
耶穌聖心司鐸會
「你們要愉快地從救援的泉源裡汲水。」(依12:3)在1956年,教宗庇護十二世撰寫了一份「論耶穌聖心」的《「汲水」通諭》(Haurietis Aquas,下稱HA),便用了「汲水」這兩個字。
救主耶穌的聖心,便是活水之泉源。天主愛的最大體現就是在十字架上,當耶穌的身體流出血和水那一刻,就是天主彰顯祂大愛之時(參閱19:34)。十七世紀時,聖女瑪加利大.亞拉高(St. Margaret Mary Alacoque)特別提倡對耶穌聖心的神修與敬禮,也能在這份通諭中,找到了耶穌聖心在聖經裡的來源。
梅瑟用棍杖擊打磐石湧出的默黎巴水來為會眾和牲畜解渴(參閱戶20:11);載都良(Tertullian)將基督敞開的肋膀與默黎巴水聯繫在一起。這就是為何他肯定基督被刺穿的肋膀,就是聖洗聖事的來源(De Baptismo 4,4 SCh 35,70)。聖安博(St Ambrose)甚至更進一步地指出,由於厄娃是從沉睡着的亞當的肋膀所造,所以教會是從剛死在十字架上且被穿透心臟的基督而誕生的(In Luc. 2, 85-89, PL 15,1666-1668)。的確,救主的聖心是「天主最溫柔、寬恕和憐憫之愛」(HA 29)的最大象徵與標記。
耶穌聖心的神修,要求我們擁有一份從救恩泉源中汲水的慾望與渴望,也就是耶穌對撒瑪黎雅婦人所說的最大恩賜:「若是你知道天主的恩賜。」(若4:10)這與祂被釘在十字架上死亡犧牲的恩賜相同:「當耶穌一嚐了那醋,便說:『完成了。』就低下頭,交付了靈魂。」(若19:30)這就是復活基督交托給門徒那愛的恩賜和修和的使命:「你們領受聖神罷。你們赦免誰的罪,就給誰赦免……」(若20:22-23)
耶穌所愛的門徒目睹了耶穌在十字架上被釘死;多默對耶穌的愛也有很深的體驗;當主耶穌對多默說:「伸過你的手來,探入我的肋膀……」(若20:27)這經歷引發出整部福音最勇敢的信德宣認:「我主,我的天主!」(若20:28)
耶穌聖心的神修與敬禮,與情感主義毫無關係(參閱HA 8);相反,它需要無比的勇氣和全心全意地與耶穌建立共融和密切的關係。基督透過聖神的恩賜,賦予我們愛的能力:「就如你派遣我到世界上來,照樣我也派遣他們到世界上去。」(若17:18)他們也被召叫奉獻自己「愛他人並為他們捨掉性命」(參閱若15:12)。因此,在若望福音的最後一章裡,耶穌確認了伯多祿的使命——也就是基於他對耶穌的愛,且是一份「愛到底」(若13:1)的愛——就是分享着如基督般的愛;耶穌也預視了西滿伯多祿將透過自己的死亡來「光榮天主」(參閱若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