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主業團成員每天的生活(2)

永不止息的學習

文祖賢 著
吳志濠 譯

受聖保祿的教導影響,聖施禮華指出靈修生活就有如做運動,欲參與這運動的人需要:1)合適的食物和養料 和 2)足夠的鍛煉。今天我會講述第二點。
聖若望保祿二世說過「成聖的訓練」的需要性。在教會內,有很多「服務供應者」提供這類訓練,主業團就是其中之一。聖施禮華教導我們,信徒欲效法或肖似基督需要整個生命來成就。教宗本篤十六世提到:「做基督徒(being a Christian)」的實際意思是 「成為基督徒(becoming a Christian)」──直至死亡來臨前,這學習應永不止息。

基督徒的培育涵蓋生命每一部分:人性的、專業的、教理的、靈性的和使徒的。在主業團內,這培育以團體和個人形式進行。團體培育的例子如:會談、默想、課堂、月靜、哲學和神學研討會和年度避靜。至於特別的關注,因為各人處境狀況有異,所以則安排在個人培育中。這基督徒的生活需要切合每人的需要和可塑性。上個星期我們談論過靈修生活的方式需要適合每一個人。所以,我們可以這樣想,主業團嘗試提供的是為各人度身訂做的服務。這說明了在主業團內,為何每個人(包括主業團的監督自己)都會定期接受個人的神修指導(每週或每兩週)。
主業團的創辦人勉勵大家勤辦修和聖事,這聖事不只潔淨我們的靈魂,它更是使靈魂獲得力量和光照的途徑,為靈修生活中之個人層面尋求意見的難得機會。聖施禮華說過在靈修生活中,每人經常由零開始──重新開始,再開始──尤如運動員持續嘗試提升他的表現。他離世那一年,他依然這樣祈禱:「上主,我在這裡,開始、開始,經常只是剛剛開始。」
再者,聖施禮華教導大家的角色不只是「羊群」,也是「牧羊人」。當我們為其他人祈禱和自我犧牲時,我們就是牧羊人。他們以我們為榜樣時,我們就是牧羊人。給予他們合適的建議時,我們就是牧羊人。這建議就像父親教導孩子。「如果你的弟兄得罪了你,去,要在你和他獨處的時候,規勸他」(瑪竇福音18章15節)。因此,聖施禮華委任了兩個「保護者」,他們的職責就是當施禮華神父在行為或慣常上不符合基督徒聖德的標準時,兩人就要勸告他。
最後,我們不要忘記天主親自照料祂每個孩子的培育,就如父親緊隨着他孩子的成長。天主極具創意,祂總是以日常生活所面對的環境來培育我們。聖施禮華在講道中說:「要清楚明白:有一些神聖的蘊藏在平凡的境況背後,等待你發現祂。」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