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能成為教育及娛樂中心(二)
Pedro Daniel Oliveira
菲律賓的海外工人為你本國的經濟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他們是菲律賓經濟增長的第一原動力。去年有超過一千萬的菲律賓人在海外工作,並為本國匯入了二百八十億元。世界正面臨一次無法扭轉的人力資源寒冬。在發達國家,菲籍勞工是最理想的勞動力。在每個國家他們總是會被第一時間僱用,也是最後才會被解僱,特別是有關家庭照顧、護理、旅遊等行業。
有些澳門的立法會議員反對輸入外地勞工……
只要澳門還需要菲籍勞工,便一定會有供應──因為我們的人口還在增長,還沒達到人口衰退的水平。
你是馬尼拉亞太大學的合作創始人和榮譽教授。請問你對澳門的中學及高等教育系統中教授經濟科目上有甚麼寶貴的意見?
就像所有發達國家一樣,要讓中學生及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士成為好公民,就需要向他們引入宏觀經濟及微觀經濟的概念,並且讓他們明白貨幣、財政和貿易的政策。在今天,任何一個精明的公民都需要明白這些道理,否則我們無法讀懂報紙。
這種意識能否增強澳門的競爭力?
無可置疑。澳門的面積實在太小,需要看清楚自己到底能夠完成甚麼特別的任務。比方說,新加坡知道自己國家的人口一直很少,於是投放了大量資源於教育當中,使它發揮出在其他國家無法展現的功能。
澳門應朝哪一個方向發展?
我認為澳門應該要找到一個方法,可以給與學生更高水平的教育。只不過,澳門的相關機構也需要清楚需要教授的是甚麼類型的技能。作為局外人,我的觀點是:澳門遍地都是娛樂場,但要發展成為「亞洲的百老匯」,澳門現在可以做些甚麼?
你是否指一種綜合多元化的本地經濟,而它最適合澳門?
沒錯。即使現在賭收不斷減少,澳門也已經吸引不少人投身娛樂場事業。要使娛樂事業多元化,意味着澳門應該建立全亞洲最好的音樂、舞蹈及芭蕾學院。澳門能夠容納很多男女演員以吸引世界的目光,情況就如倫敦如何吸引世界一樣。
金沙中國好像已經扮演這個一個角色,但它是一間私人公司。而要使公共部門的運行更有效率,還需要一段長時間。如何在公營及私營公司之間取得平衡?
我會建議在娛樂事業中吸引大量的海外投資。我認為中國政府對海外投資是持非常開放的態度的──那是中國其中一項最偉大的成就。澳門只需問問自己:「有誰會來自荷里活、倫敦或者紐約而且會被吸引到這裏投資從而能使一流的表演者過來這裏?比方說,西門.柯維爾……X-Factor的搞手!」如果除掉娛樂場後,澳門能夠成為一個(影視)娛樂中心的話,這應是一種可行的方法。
其他方面呢?
我去過澳門大學,他們的設施比哈佛大學還要好。我曾經在哈佛大學學習過,最後一次到那裏是在兩年前。(澳大在橫琴興建的)教學樓是世界最先進的。澳門應該吸引諾貝爾獎得主到來當教授。澳門可以發展成大學中心以及亞洲一個主要的語言中心,讓導師利用英語、葡語、國語等來教導亞洲人。但若要成事,澳門需要吸引全世界頂尖的老師來澳門進行教授。
像澳門那樣細小的環境中,中小企要怎樣才能取得成功?
娛樂事業不需要依靠大企業,因為它只需一個人就能運作及提供服務,特別是讓數碼科技結合在藝術上。澳門的藝術家能夠為全界設計各種卡通形象。在娛樂範疇裡,「小」代表「美」。
但在質量上可能會構成問題……
正是這樣,澳門必須引進最好的教學人員來教育青年人。澳門太小了,小得無法教導年青人做木工或電工等,而應該需要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去接受更高等的教育,然後投身腦力而不是勞力行業。
你幾次拒絕了菲律賓政府的入閣邀請。為甚麼會這樣?
我確信我的培訓和經驗能夠在私人機構中獲得更好的利用來回饋社會。我發現在菲律賓政府高層工作的人員時常需要浪費大量時間去應對其他官員的某些不可取的行為。我認為在非政府組織或具社會責任感的行業工作會讓我對國家的發展作出更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