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Vitor Teixeira 譯: 余漢釗 [entrada] 上回我們曾問過,教會怎能延續下來及怎樣面對這些分立呢?這答案是很長篇的,因為所有的分支派別、糾紛、分立、爭論、分歧、指控、異端、分裂,全都是說來話長的。在基督論的問題上,繼亞略及尼西亞大公會議的爭論之後,出現了奈斯多略。奈斯多略把耶穌的人性及神性分開看待,基督一性論因而受到質疑。在尼西亞大公會議一個多世紀之後,因著基督論的糾紛,教會再次召開大公會議,於公元451年在加采東(Chalcedonia)召開第四屆大公會議。[在這一個多世紀中,也於公元381年在君士坦丁召開第二屆大公會議,以及於公元431年在厄弗所召開第三屆大公會議。]這次會議是要為基督論的教義作出最終的定論。而在第三屆大公會議中,確立了聖母為天主之母,這是反駁奈斯多略的異端。
(綜合報道)教宗方濟各上主日(6日)早上於聖伯多祿大殿主持主顯節大禮彌撒,指出耶穌今天彰顯自己,讓萬民看到自己的光芒與救恩。而我們則應該效法朝拜耶穌的賢士們,看到那指向耶穌的那顆星星,朝向這星行走,並向小耶穌奉獻禮物。 賢士從東方看到那顆星,並跟隨着它走,找到聖嬰後便向他奉獻黃金、乳香和沒藥的禮物。教宗於講道中指出,這福音中包含了三個舉動,分別是:「看到星星」、「起來行走」和「奉獻禮物」。
文:杜亮神父譯:Conni Leung 處於主教山熙篤會聖母希望之星隱修院,是修會在亞洲地區成立時間最短的其中一座隱修院。目前的十位修女大部份原籍亞洲。相對現今主導的活躍文化,她們選擇了一種簡樸、靜默、隱修的方式,一般日常生活都分配在祈禱、閱讀和體力勞動上。不過,日常較明顯的生活節拍,卻是她們深邃的內修生活,構成了靈性歴程上一種持續不斷向天主祈禱,為人群、世界、社會的意向獻上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