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凡濤神父 Fr Fausto Gomez, OP
耶穌告訴我們:「你應當愛近人如你自己」(谷 12:31)。愛自己首先是指我們的靈魂,得到天主的恩典,包括厭惡罪和邪惡。新約要求我們愛他人如同愛自己。耶穌給了我們一條 「新誡命」:「你們該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若 13:34)。(十六世紀神學家)聖弗雷·路易斯·德·格拉納達(Fray Luis de Granada)評論說:如果人們在世界上履行這條誡命,就會生活在天堂裡。
聖多瑪斯·阿奎那(St. Thomas Aquinas)在他的《神學大全》(Summa Theologiae, II-II)中告訴我們,愛德作為與天主真正的友情,也延伸到所有近人,包括迫害我們的人(如耶穌在十字架上的第一句話),以及仇人,「我們出於對天主的愛而愛他們,愛德的友誼主要與他們有關。」要求人為了天主的緣故惱恨罪惡,但卻愛罪人。「不可能以同樣的方式和程度去愛所有近人。」愛近人有次序,我們的愛也有等級。首先,我們愛那些親近我們的、親近天主的人。聖多瑪斯承認:「愛德視那些與我們較親近的人先於那些較好的人。」我們與親朋好友一起愛有需要的人。
筆者在加爾默羅會聖言誦禱的網頁上,讀到一篇精彩評論(2017 年 12 月 27 日):「若望福音作者最欣賞師傅耶穌的特質是愛和無私。這些特質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於他隨後的整個生活,都由愛和熱愛兄弟作主導。他論及愛,寫關於愛德。這位「雷霆之子」成了「愛的使徒」;當他在厄弗所已是年邁的主教,已不再能站在講台上講道,而不得不坐在椅子上被抬到教堂。禮儀結束前,有人請他向信徒說幾句話,多年來,他唯一要說的話是:「我的小孩子們, 彼此相愛吧。」
我們基督徒視彼此爲兄弟或姐妹。過著兄弟姊妹的生活。兄弟的生活是指「在愛中分享生活」(VC,42)。 “Ecce quam bonum et quam iucundum habitare fratres in unun”- 「多麽幸福……兄弟們同居共處。」我們讀到宗徒大示錄有關第一批信徒:「眾信徒都是一心一意。」聖師聖怡樂(Hilary of Poitiers)評論說:「 因此(以上這句話)合適於天主子民,在同一位天父之下成為兄弟;在同一位聖神之下合一;在同一屋簷下和諧生活,成為同一身體的肢體。」
上主說:「如果你們之間彼此相親相愛,世人因此就可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若 13:35)惱恨自己弟兄的,就是在黑暗中行走(若一 2:11);也不認識天主(若一 4:8)。聖金口若望(St. John Chrysostom)說:「惱恨別人,我們就是懲罰自己;愛他們,我們就對自己好。 」
聖伯多祿勸告:「你們應該彼此熱切相愛,因為愛德遮蓋了許多罪過。」(伯前 4:8)基督徒團體是由信眾組成,他們聆聽天主的聖言,聚集在主的餐桌旁,並向世人宣講天主的國度。此外,「不以不義爲樂,卻與真理同樂」(格前 13:6);「在弟兄友愛的喜樂中,追求真理」 – 「In dulcedine societatis, quaerere veritatem」(St. Albert the Great)。
弗雷·路易斯·德·格拉納達(Fray Luis de Granada)寫道,我們應該有三顆心:對天主,具子女之心;身為男性和女性,具母親的心;對我們自己,具法官的心。「我們在不同的地方實踐這三顆心。對天主,我們可能有一顆奴隸的心;對其他人,有一顆法官的心;對我們自己,有一顆寬容如母親的心」(Martin Dezcalzo)。
我必須愛他人,不僅愛我自己,但如同基督愛其他人,就像母親愛自己的子女一樣。我必須讓他人愛我。正如筆者在台灣給道明會的一次演講中提醒的那樣:愛不僅是主動的,也是被動的:愛和被愛。聖多瑪斯評論說:「沒有什麼比感受到被愛更能激發愛。」米奇·阿爾博姆 (Mitch Albom) 膾炙人口的著作《與Morrie的星期二》Morrie說:「生活最重要的是學會如何給予愛,並讓它進來;讓它進來吧。」教宗本篤十六世:「人不能僅靠奉獻而生活,貶低了愛。他不能總是給予;他也必須接受。任何人想給予愛,也必須接受愛作為禮物」(DCE,5;參閱教宗方濟各 AL 167)。
去愛比被愛更重要。事實上,去愛就是愛的行為。 聖多瑪斯告訴我們:「更切合的愛德是渴望去愛多於渴望被愛。」他舉了一個例子:「母親是愛得最多的人,盡量去愛多於被愛」(II-II,27;參閱教宗方濟各, AL,102)。我記得阿爾貝·卡繆(Albert Camus)的話: 不去愛是一種羞愧;拒絕被愛是一種不幸。
從我們的角度看,愛德的典型理論似乎更關注個人,作為「另一個我……」。此外,我們認爲另一個人,不僅是一個人,而且是一個民族、一個族群、窮人、難民、被排除在生活盛宴之外的人。聖多瑪斯關於愛德的教導受到某些人的批評,因為沒有充份強調愛德和慈悲的社會和全球層面。也許確實如此,但我們必須補充一點,聖多瑪斯關於正義、財產和窮人的教導,今天仍然富有真正的革命精神。
除了關於仁愛和憐憫的經典教義之外,我們還必須加上有正義的必要性,才能活出仁愛。 我們這個時代的教會社會教義和社會倫理也強調了愛德和慈悲的社會層面。
最後結語。讓我們記住:天主是愛,而我們是愛的人靈,是愛的眾生:「存在就是愛」,並且
身爲人,就是人類的同胞。

Foll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