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愛德神父, SCJ
亞毛斯的「禍哉」不僅是警告,更是對一個因不公義、虛偽和驕傲而崩潰的國家所發出的哀嘆。每一道「禍哉」都揭示以色列靈性墮落的不同層面,並指向即將要來臨的天主的審判。這裡所說的以色列,指的是北國以色列,它在公元前721年被亞述人毀滅。北方的支派被擄走,再也沒有回歸,這些就是被稱為「以色列失落的支派」。
1. 腐敗的法庭是有禍的——公義淪為毒藥(亞 5:7–17)
亞毛斯譴責公義被扭曲,真理遭藐視,窮人被欺壓。城門——審判之地——已成為輕蔑的巢穴。
「凡以毒害代替公正,
棄正義於地的,是有禍的!」(5:7)
「他們憎惡在城門口主持公道的人,
厭惡講真話的人。」(5:10)
先知譴責正義如何被化為毒藥:法庭腐敗,法官鄙視誠實的證人,踐踏窮人(參5:11)。
這不僅是法律的失敗,更是道德的崩潰。亞毛斯警告,當真理被拒絕、弱者被欺壓時,社會將招致天主的審判。
2. 虛空的朝拜是有禍的——上主的日子將成黑暗(亞 5:18–27)
以色列的宗教儀式被揭露為空洞的形態,與正義和仁愛脫節:
「那仰望上主日子來臨的人,是有禍的!
上主的日子為你們有甚麼好處?
那是黑暗而無光明之日!」(5:18)
先知打消那些人的虛假希望,他們以為「上主的日子」(先知常用的表述)將會是天主奇蹟般地介入,高舉祂的子民並擊敗他們的敵人。相反,亞毛斯警告,這將會是以色列黑暗的日子,無法逃避且令人恐懼的日子。僅屬於天主教教會是不夠的,我們的道德生活必須反映基督的真理與慈悲!
「我痛恨厭惡你們的慶節;你們的盛會,我也不喜悅。」(5:21)
「讓你們喧嚷的歌聲遠離我…我也不願再聽。
只願公道如水常流,正義像川流不息的江河!」(5:23–24)
祭獻和全燔祭的外在行為必須源自盟約的關係,即對天主的愛與對近人的愛不可分割(參 詠51:17)。若無此基礎,朝拜便成虛空。
諷刺的是,亞毛斯預言,即使在北國支派被亞述征服和擄走時(公元前721年),偶像朝拜仍將持續(參5:26–27)。這種頑固的偶像朝拜凸顯了以色列靈性盲目的深度。
3. 安逸的權貴是有禍的——奢華中的麻木(亞 6:1–14)
熙雍和撒瑪黎雅的領袖沉溺於安逸,對即將來臨的災禍渾然不覺。亞毛斯嘲諷他們虛假的安全感和放縱的生活方式。
「那些安身熙雍,自恃撒瑪黎雅山,自命為諸民之首,為以色列家所歸之人,是有禍的!」(6:1)
第三道「禍哉」揭露財富與權力如何蒙蔽了耶路撒冷和撒瑪黎雅(兩國首都)的領袖。他們沉溺於安逸,自以為安全,對未來漠不關心。天主挑戰這種虛假的自信,敦促他們與加耳乃和哈瑪特(參6:2)比較——這些小城更警覺到亞述侵略的威脅,而亞述確實在公元前738年攻陷了它們。
「你們躺在象牙床上,橫臥在軟榻上,吃着羊群中的羊羔和牛欄中的牛犢,伴着琴聲吟詠…大碗喝酒,以上等的油抹身,但對若瑟的崩潰,卻漠不關心!」(6:4–6)
亞毛斯描繪了一幅奢靡的畫面:象牙床、進口香料和豪華節慶宴席。這些財富的象徵反映了一個沉迷奢華與逸樂、卻忽視窮人與需求者的社會。
「你們竟將公道變為毒藥,將正義之果變為苦藥!」(6:12)
先知在結束三道「禍哉」的宣講時,回到一個熟悉的主题:公義淪為毒藥(參5:7)。若没有真理與明辨,整個社會結構將會腐敗且充滿病態。
「你們為了羅德巴爾而自鳴得意,且說:『我們豈不是靠着自己的力量取得了卡爾納殷?』」(6:13)
亞毛斯發出嚴厲的警告:若没有正義,軍事勝利與政治成就在天主眼中毫無價值。被征服的羅德巴爾(「虛無」)和卡爾納殷(「雙角」)成為諷刺的標記,嘲弄那些缺乏天主指引的力量與成功的幻象。這些名字揭露了人力的空虛,以及無視歷史之主的自私野心的徒勞。以色列的領袖背棄天主的主權,親手為他們的沒落鋪平了道路。
以聖言祈禱:公義與簡樸的呼籲
請以祈禱的心——誠實、專注並願意接受挑戰——誦讀《亞毛斯》5:7–6:14。讓聖言開啟你的眼睛,看見天主對歷史的視野:這視野不由權力或特權塑造,而是由正義與慈悲構成。讓聖言引導你活出公義與平安的生命,從家庭開始,並擴展至你的團體。
亞毛斯的先知之聲催促我們遠離奢華、虛榮和特權(VIP)文化。在這個沉迷地位與舒適的世界中,我們蒙召擁抱謙卑與簡樸的生活——一種透過扶助窮人、保護弱小、行走正直來光榮天主的生活。
讓我們祈禱:
● 為貧困者、長者、病患者、兒童及青少年——那些感到被遺棄與孤獨的人。
● 為離鄉別井的勞工——他們辛勤工作,卻常被忽視及不被聆聽。
● 為政府官員、法官、律師及所有掌權者——願他們以誠實、謙卑和對公義的深切承諾去服務大眾,特別是為最脆弱者。
願我們的祈禱不是空言,而是心靈的行動,轉化我們的生活、愛與領導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