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開啟你的聖經】(五)-亞毛斯先知:獅子的怒吼

文:李愛德神父SCJ

「後先知書」簡介

從《亞毛斯》開始,我們進入所謂的「後先知書」——這些書卷以先知的名字為標題,記載了他們的訊息與教導。

先前,我們研讀了厄里亞先知,他屬於「前先知書」(即梅瑟五書之後的《若蘇厄書》、《民長紀》、《撒慕爾紀》上下和《列王紀》上下)。這些書卷以歷史敘事呈現先知的事蹟,包含豐富的傳記細節和散文體記載。

相反,「後先知書」極少提及有關先知的個人生活,重點在於他們的言論,且多以詩歌體裁呈現。這些訊息很可能先公開宣講,後被輯錄成書。除《厄則克爾》外,這些書卷並無明確的時間順序,而是以神諭集的形式編排,甚少提及具體的宣講時間。

為清晰梳理這些先知書的歷史背景,我們從最早的《亞毛斯》開始。

《亞毛斯》的歷史背景

亞毛斯原是特科亞(耶路撒冷以南約20公里)的牧人兼農夫,蒙上主召叫前往北國以色列宣講預言。他的職務始於公元前八世紀,正值雅洛貝罕二世(786–746 B.C.)統治時期。當時政局穩定,經濟繁榮。以色列透過提洛和漆冬等腓尼基港口進行貿易而致富,催生了與統治階層有緊密聯繫的富商階層

這種財富與權力的結盟加劇了社會分裂:富人日益奢靡,窮人卻遭受到系統性的剝削。許多人因微薄的債務而淪為奴隸,弱勢社群更無司法正義可言。統治階層,包括君王與權貴,沉溺享樂,對民間疾苦漠不關心。

以色列的宗教生活(尤其在撒瑪黎雅和貝特耳的神殿)充斥着繁複的儀式與華麗的禮儀,但亞毛斯斥之為虛偽的朝拜——缺乏真誠的虔敬、憐憫與道德承諾。先知描述天主從熙雍「怒吼」,並非嘉許以色列的繁榮,而是審判其道德的淪亡、社會的不公義及空洞的宗教形式。


「我必追究你們的罪惡」(亞3:1–4:5

「以色列子民!你們應聽從上主關於你們,即關於我由埃及國領出來的全體民族所說的話:『由世界上一切種族中,我只揀選了你們,為此,我必懲罰你們的罪。』」(3:12)

在這段嚴厲的經文中,先知傳遞天主對選民以色列的控訴。儘管享有作為天主選民的特權身份,以色列卻沉浸於暴力、壓迫、不義與偶像朝拜。先知提醒他們:被揀選非但不豁免審判,反而加重他們的責任。

「的確,吾主上主若不先將自己的計劃啟示給自己的先知,什麼也不作。」(3:7)

以色列理當聆聽先知們的聲音——他們是天主的使者,傳遞啟示與警告。忽視這些聲音不僅是悖逆,更是背叛。

「獅子咆哮了,誰不害怕?吾主上主發了言,誰能不傳他的話?你們要在亞述和埃及的宮殿高處宣布說」(3:8–9a)

天主與以色列的盟約(參《出谷紀》19:3–6)彰顯祂的身份與權能,召叫子民持守忠信和履行公義。亞毛斯從猶大被派遣往北國,直指其背棄盟約之罪。先知的聲音迴響着上主從耶路撒冷——唯一有天主榮耀居住的真聖殿——發出的獅吼。相反地,以色列設在貝特耳的聖所被揭露為虛假的朝拜場所。亞毛斯譴責它的祭壇為非法,它的朝拜為虛偽(3:14),公然違反源自熙雍的神聖秩序。

亞毛斯以諷刺的語調,召喚以色列過往的壓迫者及當下的巨大威脅者——埃及與亞述——去見證撒瑪黎雅及以色列全境對貧弱者的壓迫和不公義。

「你們這些欺壓弱小,虐待窮人,且對自己丈夫說:『拿酒來,我們暢飲』的撒瑪黎雅山上的巴商母牛,請聽這話罷」(4:1)

亞毛斯的目光轉向撒瑪黎雅的婦女,譴責她們以窮人血淚堆砌奢華的生活,稱其為「巴商母牛」——這尖銳的比喻影射該地肥壯的牲畜,諷刺她們的放縱與道德冷漠。此形象化的描述並非單純的修辭,而是先知式的譏諷,旨在揭露虛偽的本質。

「你們去貝特耳犯罪!去基耳加耳罪上加罪罷!」(4:4)

最後,先知以反語嘲諷貝特耳與基耳加耳的宗教習俗(4:4–5),「邀請」百姓繼續以他們的拜去犯罪。他們的儀式外表虔敬,內裡卻充斥着不義和剝削。亞毛斯明言:沒有公義的朝拜非但空洞,更會觸怒天主(參《哥羅森書》3:5)。


以聖言祈禱

請誦讀整段經文(亞3:1–4:5)並默想:

  1. 成聖的召叫是使命,而非特權:天主的召叫不是為個人私利,而是以信實和憐憫去活出盟約的神聖託付。讓我們感謝主的慈悲與憐愛,和祂的邀請讓我們參與祂的使命。
  1. 聆聽先知之聲:天主持續透過聖經、教會及貧者的呼號發言。忽略這些聲音不單是疏忽,而是靈性上的耳聾。辨認在你四周先知的發言:近日上主透過誰向我說話?在靈魂深處的洞穴內細心傾聽。
  1. 拜須結出公義之果:真正的朝拜更新人心,並高舉受壓迫者。我的朝拜有否與貧弱者的現實合和連結在一起?怎樣整合呢?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