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愛德神父,SCJ
「天主的話確實是生活的,是有效力的,比各種雙刃的劍還銳利,直穿入靈魂和神魂,關節與骨髓的分離點,且可辨別心中的感覺和思念。」
——希伯來書 4:12
先知書導論
我開始這一系列分享,是為了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天主的聖言——這聖言是教會生命的泉源。對我們天主教徒而言,「開啟聖經」意味著承認:口傳傳統先於文字記載,而這同一傳統——即宗徒的教導——是被教會所珍藏的。雖然聖經的內容不可增刪,但在聖神的引導下,教會不懈地去更深入理解文字背後的啟示,並發掘如何把它應用於不同的文理脈絡與歷史背景。
我選擇從先知傳統開始,因為先知書佔《舊約》近四分之一的篇幅,且被早期宗徒教會視為最重要的。其重要性在於,這些書卷明確預言並期待着基督——默西亞的來臨。然而,儘管它們在神學上極具分量,這些書卷卻也是最難詮釋的經文之一。
為何先知書如此難懂?
由於先知書的信息深深紮根於當時的歷史、社會與文化背景中,因此為一般讀者而言,想理解它們的意義往往充滿挑戰性。先知們向特定群體發言,這些聽眾面對的危機各異:政治動盪、道德敗壞、外敵威脅,或宗教腐化。要真正理解他們的話語,我們必須先掌握影響其發言的背景——包括當時的事件、信仰觀念和社會動態。
先知宣講預言並非以色列獨有的現象,在古代近東地區(如馬里、巴比倫、亞述和敘利亞)也普遍存在。然而,以色列的先知傳統卻發展出鮮明的特質:
- 在其他民族中,先知通常是統治階層的顧問,傳遞簡短的神諭以鞏固王權。
- 在以色列,先知(常被稱為「神視者」)卻扮演一個較為對抗質疑與獨立的角色。他們傅油立君王,但也譴責、挑戰,甚至廢黜偏離天主旨意的君王。他們的神諭以散文和詩歌形式保存,成為先知文學的基礎,最終匯集成《後先知書》——包括三大先知(依撒意亞、耶肋米亞、厄則克耳)和十二小先知書。
另一個顯著的差異是,某些異教先知會透過狂喜忘我的儀式(如舞蹈、音樂,甚至自殘)進入出神的狀態(參閱《列王紀上》18:28-29,那些與厄里亞先知較量的巴耳先知)。
我邀請各位讀者珍愛並深入默想天主的聖言。在每期專欄中,我將分享一段經文供大家默觀與祈禱。
以下經文以簡潔而深邃的詞語,闡明了以色列先知的本質與使命:
「上主對我說:『我還沒有在母腹內形成你以前,我已認識了你;在你還沒有出離母胎以前,我已祝聖了你,選定了你作萬民的先知。』
我回答說:『哎呀!我主上主!你看,我還太年輕,不會說話。』
上主對我說:『你別說:我太年輕,因為我派你到那裡去,你就應到那裡去;我命你說什麼,你就應說什麼。
你不要害怕他們,因為有我與你同在,保護你——上主的斷語。』
此後,上主伸出手來,觸摸我的口,對我說:『看,我將我的話放在你口中。』」
——耶肋米亞 1:4–9
- 先知是被天主召叫去傳達祂對以色列的狀況及世界局勢的觀㸃。先知從世俗中被區別開來及聖化,獲邀與天主建立親密而直接的關係。
- 天主的召叫通來得很猛烈,令人深感自覺不配;但正是上主親自堅強並準備先知們,去克服他們最初的抗拒。
- 先知的任務,由於是一項由天主賦予、超越國界的神聖使命,先知的角色具有普世的維度,把救恩史開啟給萬民。
- 先知懷著「天主的情懷」,被熱忱所驅動,去面對試煉與敵意。先知們往往因百姓拒絕他們唯一所愛和侍奉的天主而深感痛苦。
- 先知出身各異——如農夫兼牧羊人(亞毛斯)、司祭(耶肋米亞、厄則克耳)、女性(胡耳達,參閱《列王紀下》22:14;依撒意亞的妻子,參閱《依撒意亞》8:3),甚至出自王室的後裔(索福尼亞)。
- 先知不憑己意發言,而是被天主的聖言滲透和淨化。他們的生活方式與象徵性的行動,本身就是所傳遞信息的一部分。
以聖言祈禱
透過聖洗和堅振聖事,我們每個人都分享了基督的先知性生命和使命。你已被上主在芸芸眾生中揀選了出來,並有著一個目的而被派遣到世界中。
- 用一顆祈禱的心去閱讀耶肋米亞的蒙召經歷,默想天主對你個人獨特的邀請。回想那些你感受到祂聖化臨在的神聖時刻。
- 你如何回應天主的召叫? 是否像許多前人一樣,感到不足或不配?是在哪些方面呢?讓上主肯定和堅固你。
- 今天,天主邀請你在生活中負超什麼具體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