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遇聖言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心遇聖言】天主是愛,天主也是忍耐

文:杜亮神父

丙年四旬期第三主日

每年四旬期的首兩個主日,都與基督生命中的特定事件有關:如福音中所記載的,他在猶大荒野中經歷試探,以及在山上顯聖容。不過,封齋期第三主日的重點,不在於基督生命中的某一事件,而是耶穌的教導,特別是天主的忍耐、憐憫與慈愛的教導。本主日的三篇讀經中,都提到將希望奇託在天主身上的重要性。天主是全能的,是完全慈悲的,也是生命的賦予者,祂隨時都準備好寛恕所有犯錯並回頭的人。

本主日彌撒的第一課,第一篇讀經敍述了梅瑟在曷勒布(Horeb)焚燒中的荊棘前那難忘的事。這天主臨在的深刻體驗,引起梅瑟無比的敬畏,甚至恐懼,以致他掩面不見。天主向梅瑟保證,他不會孤單,而是有着天主的眷顧,因而該對天主的救援懷有信心。梅瑟先知性的召叫,清楚地顯示出天主的仁慈與憐憫,尤其是對受壓迫與被壓迫的人。

沿着一同思路,耶穌在宣講中以天主作為園主的形象,以及種植的挑戰,當中包括除去沒有成效或死掉的東西。以福音中描述的無花果樹為例,葡萄園的園主注意到一棵不結果的樹,就命令園丁把它砍掉。葡萄園的園丁卻懇求再給這棵樹一年的機會,希望它真的能結果。耶穌舉這個例子,主要是想指出,天主是真正的忍耐和仁慈,祂非常願意給人無數的機會,讓人回心轉意,與永生的天主有更深的結合與聯繫、有更圓滿的合一。但有一點,人心若已遠離天主,除了全能天主的恩典外,沒有任何東西能改變人心的方向。當然,自由意志的現實總是要被考慮在內,同時也要提醒我們:天主從不強迫我們違背自己的意志行事,而是以愛去邀請我們分享天主的生命。

在本主日的福音中,耶穌教導門徒永遠不要讓算己的生命失控、過份遠離天主,以致更難回到天主的懷抱;雖然,皈依並非不可能的事。我們的自由意志,就是:不被迫去選擇為天主或為福音,而是真正的自由,讓我們有能力選擇去為天主、為生命,或有能力去尋找錯誤、尋找遠離天主的原因。這是我們要不惜一切代價去避免的。皈依轉向天主,永遠不會遲。

有人說,我們基督徒很多時都會談論天主、說有關天主的事,但實際上卻很少與天主對話。在封齋期裡,我們被召叫對天主說話,成為祈禱的人,無時無刻、無處不在地努力與造物主結合。我們一年一度的封齋期裡,藉着這四十天的祈禱、守齋、施捨或行善,是與我們天主相遇的黃金機會,也是更完全屬於天主的黃金機會;天主,就是那位能滿足人心渴望的唯一真天主。

今天是歸向天主並在我們生命中結果最恰當的時期,在這時期中,能經驗到天主愛的憐憫,並向那些在過去和現在曾冒犯我們的人,獻出我們的寬恕。這是保持良善心謙、再給別人多一次機會的恰當時期。在這樣的情況下,當我們讓自己向真正生命和愛敞開心扉時,基督就能更自由地進入我們的生命。當我們共融合一,一共慶祝聖體聖事時,在我們的教會中,我們體驗到天主與我們同在,我們感謝天主對我們如此的寬宏、仁慈與忍耐。救恩史是天主慈悲的救贖故事,能在所有過去、現在和將來的忠信與忍耐的人身上,表現出來。而「另一年」便能為我們提供豐碩的果實。

好的果實包括仁愛、喜樂、平安、忍耐、良善、溫和、忠信、柔和、節制(參閱迦5:22-23);而最大的果實,就是對所有人的仁愛和寬恕。只有靠着天主的恩寵,我們才能達致和做到。願天主的恩典在今天和四旬封齋期的40天中,豐厚地傾注在我們的生命中。依撒意亞先知說:「凡仰望上主的,必獲得新力量。」(40:31)這裡的「仰望」(或希望),能被視為與等待、忍耐的美德,有着密切的關係。例如,在西班牙文中,「esperar 」這個字既有等待的意思,也有盼望的意思。「Saber esperar」的意思是「知道如何盼望,也知道如何等待」。天主就是這樣對待我們,而我們也被召叫,要在與天主、與他人的關係中做同樣的事。依撒意亞先知又說:「你們的得救是在於皈依和安靜。」(30:15)

上主已作出許諾,不論在順境或逆境、喜樂或憂傷時,都會在我們身邊,對此我們可以感到非常喜悅,因為我們的天主永遠不會拋棄我們。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