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天主的莊田】靠主掌舵,照料家人

文:羅芷芬
竹灣聖若瑟靜院

MC是個照顧者,在醫院照顧病人的心理需要,每天工作忙得不可開交。可能外人認為照顧者凡事都很能幹,但事實上是,照顧者更需要被照顧,身心靈重獲自由和安穩後,才更有力量去照顧別人。且讓MC在此分享他在避靜中與主交往的體驗:

回顧這兩年避靜經驗,我很感謝主一步步地給予我力量和希望,讓我感受到不再是孤軍作戰,讓我懂得信賴與付託。靈性之旅永不完結,我內在仍有很多部份尚待與主探索,好能在聆聽、分辨中活出天主的渴望。

今次再訪靜院時,很意外地發現靜院設置了以聖若瑟為主題的默觀廊。我懷着一份好奇,猶如當年正在趕羊的梅瑟發現到那沒有燒毀的荊棘一樣,放慢腳步,走進那奥秘之地。「將你腳上的鞋脫下,因為你所站的地方是聖地。」(出3:5)雖然我並沒有像梅瑟一樣聽到主呼喚我的名字,但內心深處,我感受到默觀廊有一份力量在邀請我,邀請我走向一個神聖的地方,一個與主相遇的地方。

沿着綠色玻璃門入口進去,視線被一幅「受愛戴的父親」畫作深深地吸引着。若瑟以他的手臂托着五位穿着不同顏色衣服的人,而他的手掌心護佑着瑪利亞和耶穌。我停留在這畫作前,合上眼睛,在光的照耀下,我看見聖神邀請我和家人一起上船,我的家人就是那些穿着不同顏色衣服的人士,座位編排依次為身穿粉紅色上衣的外母、穿綠色上衣的小兒子、穿黃色上衣的太太、而我和大兒子分別穿藍衫和啡色衫。船尾則有瑪利亞和耶穌。整艘船由若瑟掌舵,聖神護佑着我們,十分安穩。

可是,當自己看到家人坐在船上時,身體竟然出現壓力反應,左邊腰間神經出現疼痛。我嘗試停留在那份疼痛中,慢慢地,內心出現一份覺察:自己和家人坐的位置,竟然是與各人出現在外母所居住的屋邨時間和出現頻率相符;外母逗留在屋邨時間最長,故此排頭位;小兒子就讀的中學和教會都是在同一屋邨,於是排第二;太太除了探望她媽媽,還會每週返教會,故排第三;至於我和大兒子由於在另一間教會聚會,出現在該屋邨次數最少,故此排最後兩位。我腰間的疼痛想告訴我甚麼?往深處再看多一些,我覺察到自己不夠力量陪伴家人。是的,我看到心底裡有份不願意,一份自己從來不敢去承認去接納的軟弱!

對於我的真實狀態,上主是注意到的,祂靠近,給予我一個充滿希望的默觀圖像。我看到主耶穌復活後向伯多祿顯現,邀請他上船,划到水深之處,漁獲豐收。主耶穌並問伯多祿:「若望的兒子西滿,你愛我嗎?」(若21:16),前後三次,但每次的提問讓伯多祿留意多些不同層次的「愛」。沒有足夠的愛,伯多祿無法餵養主的羊。此時,主的慈愛目光轉到我身上,給予我同一份愛的邀請:「你願意上船嗎?」

我反覆思量了祂的說話,既然有主陪伴,我可以嘗試上船。初時,我踏進船上,感覺到我彷似坐海盜船般上下擺動,令我十分不安。慢慢,畫面轉換成加里肋亞海,一個主耶穌曾行奇蹟的地方。我坐的船由搖晃逐漸平穩航行。我依隨指示用力划船,可是,我的左手手腕和頸部左側非常酸痛。未幾,我見到主耶穌坐在船上,用了摩打讓船能夠高速行駛,但我仍然習慣地將船槳放在水中,妨礙了航行。為回應主耶穌的邀請,我於是把船槳放回船上,安心地讓主掌控,也讓雙手能夠按壓左側酸痛的肌肉和神經。這份痛是與照顧家庭壓力有關,也知道這份重擔不必全由自己來擔當!「凡勞苦和負重擔的,你們都到我跟前來,我要使你們安息。」(瑪11:28)

主,感謝祢幫我觸碰這份隱藏的軟弱。我願意讓祢成為我的掌舵人,學習放下重擔,好好照顧自己和家人。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