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號角 號角生活

維繫夫婦關係的「愛之語」

文:吳婉瑩

大家能否記得,最近向另一半說出「我愛你」是何時呢?大家日常又如何向另一半表達愛意?在華人社會中,愛的表達,往往都較為含蓄;然而,如何表達愛、傳遞愛,卻是維繫夫婦關係、整個家庭健康的關鍵之一,而「愛之語」可謂入門篇。

顧名思義,「愛之語」就是「愛的語言」,也就是指人們在傳遞、表達愛,以及接收、回應愛時所採用的方式。「愛之語」是由美國作家蓋瑞.巧門(Gary Chapman)博士於1992年提出,概述五種表達和感受情侶間愛的方式。

巧門博士認為,有五種表達愛以及體驗愛的方式,分別是:肯定的言語、精心的時刻、貼心的禮物、服務的行動、身體的接觸。在這五種方式裡,有無形的言語跟陪伴,亦有具體的禮物跟身體接觸:

一、肯定的言語。在澳門,筆者曾聽過一名丈夫訴說,自開始拍拖後,妻子十五年都沒有說過「我愛你」,顯示出男士也渴望聽到妻子愛的肯定。以正面的言語或文字,如讚美、欣賞、鼓勵及體諒,或向他人表達感謝等,來肯定對方、向對方表達自己的情感,口頭表達或是以書寫的方式,也能作出表達。

二、精心的時刻。子女既是夫婦的愛情結晶,也是婚姻的破壞者;因為許多夫婦在子女出生後,便會將一切的專注力投放在子女身上,甚至將子女取代另一半的地位,有意無意地忽略對方。因此,即使是老夫老妻,也建議製造「二人世界」的「we-time」拍拖時刻,兩人彼此陪伴,把專注力放在對方身上,避免愛火熄滅。

三、服務的行動。這是一件「說起容易,做卻很難」的事情。今天的社會中,大部分都是雙職家庭,工作使我們用盡我們的精力,導致無法有意慾再為家中的成員付出、進一步服務。但是,服務的精髓在於「委身」的心態,再加上言語的表達,對方便能感受到這份「委身」服務之心,即使再細微的服務,也能成為極大的催化劑。

四、身體的接觸。友善的肢體觸碰,例如擁抱、牽手、靠肩,或是夫婦之間的性,能傳達對方支持與情感。身體的接觸,甚至夫婦的性行為,不是維繫夫妻之間關係的重點,與服務一樣,是為對方的「委身」。若對方對性有需求的時候,會願意因為愛去給予和接受(give and take)。

五、真心的禮物。贈送禮物也是表達愛的方式,不過,禮物不一定要挑選昂貴的物品,關鍵在於看到對方的需要(甚至少對性的需求),呈現心意。甚至,真正的禮物不一定是物質上,但任何真摯的付出(例如上述提到的委身、服務、時間、陪伴,以及整個人的奉獻),也能夠是真摯的禮物。

透過細味愛的語言,便能發現愛的關係的價值。巧門博士在書中解釋,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個「愛箱」,當這個箱子被滿足時,便會感到安心,而正正透過「愛之語」的表達和接收,來將這個「愛箱」累積和填滿。然而,一段關係絕不能單單依賴在言語之上,夫婦之間的關係必需建基於愛,以及愛所衍生出的理解、信任與安全感等。

「愛的語言」不是技巧,卻是真誠地用對方能接收的方式表達愛意;「愛之語」的重點,在於共同創造屬於大家的語言,而非在於說多少話。因此,肯定不止五種「愛之語」,甚至能應用到夫婦以外的關係——親子、老幼、朋友等,甚至更應該從小教育下一代如何愛之餘,還有如何表達愛。

然而,表達愛的方式會受不同因素影響,例如原生家庭教育方式,文化,過往經驗,認知等,更會隨生命歷程而改變。因此,「愛之語」是一個學習表達愛意、維繫愛的方式的入門基本步。願我們在各自的家庭,以及日常生活的每段關係中,構思與對方最有效的「愛之語」,容許對方幫助自己,成為更有愛的人。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