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遇聖言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心遇聖言】耶穌瘋了嗎?還是祂只是逆流而行?

文:孔維仁神父
耶穌聖心金邦尼傳教會

「耶穌到了家裡 […] 耶穌家裡的人,聽見有人說:『他瘋了!』便出來要抓住耶穌。有些從耶路撒冷下來的經師說:『他附有貝耳則步。』又說:『他賴魔王驅魔。』」(谷3:20-22)

在過去幾個月裡,我們經常在媒體上看到澳門精神健康情況嚴重的報道,特別在年輕人當中情況更甚。新冠疫情及疫情後的社會變化,增加了許多人焦慮的情況,加劇了內心的脆弱和關係的緊張,特別在家庭中的關係。

澳門特區政府,以及包括澳門明愛在內的私立機構或社團,都在努力增加在這領域上為公眾提供的專業服務,但由於伴隨着精神健康問題的「污名」,有需要的人並不輕易主動尋求專業援助。按照正常的社會標凖,精神健康出現狀況的人,通常被認為是不正常的、有缺陷的、殘缺的,或者在更糟糕的情況下:瘋了。在任何情況下,人們都期望他們恢復康復後能回到「正常」的生活。

每名有精神障礙的人,都應該尋求適當的治療與輔導。然而,有時我認為,那些被視為「瘋子」、不正常的人,在某些情況下可以發揮重要的社會作用,因為他們難以適應「常規」的生活方式,這突顯了一個事實,即:在某些情況下,我們認為的「正常」反而是有害的。譬如:缺乏家庭中的愛,高壓力的工作環境,不健康的學業壓力,收入不平等導致的不公義情況,文化空虛,個人主義及物質主義優先於共融、意義和平衡,等等。從某種程度上說,「瘋」是一鐘警號,去喚醒我們重新思考我們的社會是否健康。

在本主日的福音(谷3:20-35)中,耶穌被認為瘋了,並被控是附魔,對此我並不感到驚訝。歷史證明,通常標籤那些提出新價值觀或新思想的人,稱他們「瘋子」或「功能失調的人」,就是那些想要詆毁他人並以維持現狀者經常採用的手段。就耶穌而言,他們有足夠的理由這樣做。耶穌經常揭露社會和宗教機構的虛偽與壓迫。祂挑戰法利塞人對法律的理解。祂與那些因貧窮、疾病或道德地位而被邊緣化的人站在一起。此外,祂還說了「褻瀆」的話,稱自己為天主子。

甚至在過去兩個世紀裡,在意識形態科學主義的主導下,多位心理學家、哲學家和歷史學家都曾經探討過,歷史上的耶穌是否有着精神健康的問題,主要目的,就是要詆毁耶穌的道理。他們認為耶穌患有癲癇、妄想症、幻覺和宗教妄想症,甚至精神分裂症。正對這些意見,教宗本篤十六世卻指出,用四部福音本文證明這些説法是不可能的。這些把耶穌描繪成病態的看法只反映出對耶穌的偏見,而非歷史及《聖經》的真實性。他寫道:「聖經文本沒有為我們提供去了解耶穌內心世界的窗口。耶穌比現代心理學的分析還要高層次,心理學家無法分析耶穌。」(《納匝肋人耶穌:約旦河受洗至顯聖容》

對於現實,以及人與天主關係的精要,耶穌確實提出了另一種的解讀。福音的邏輯(也就是十字架的邏輯),不斷挑戰着我們的生活和信仰方式。耶穌的天主性與人性的合一,使祂成為一個不容易被解讀的人物,即使是祂最親密的追隨者也不例外。雖然耶穌把他們視爲自己的「新家人」, 他們還是需要時間,去吸收祂的道理,並採用祂的生活方式。

然而,耶穌在復活後,這些追隨者並沒成為一個「功能失調」領袖的徒弟,去擾亂與破壞社會。相反,他們在一個完全墮落的社會中,為恢復道德和社會價值作出了貢獻。從當代觀點來看,他們的生活方式確實「不正常」,但回過頭看,卻非常健康(一般來說:肯定有例外! )。在性別亂交盛行的時代,他們恢復了婚姻的神聖性。他們把所有人,不論在社會擁有甚麼地位(甚至包括奴隸),都視為兄弟姊妹。他們分享財產,關愛社會邊緣人士。當受到迫害時,他們會原諒敵人,即使是殘殺他們的劊子手。為信仰作見證時,他們絕不滋生任何仇恨。當許多其他哲學體系陷入文化混亂時,他們仍然堅持理性思考,追求真理。

我們也看到身邊周圍也充斥着許多混亂,而且在這個歷史的時期,這混亂常偽裝是「正常」。作為耶穌新家庭的成員,當代基督徒再次被召喚逆流而上,並展示「天主的愚妄總比人明智,天主的懦弱也總比人堅強。」(格前1:21-25)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