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利瑪竇】(3) – 利瑪竇抵達肇慶

文:段春生神父

利瑪竇在中國的傳教工作,可以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時期、自1583年抵達香山、廣州和肇慶,以及1595年首次北上之前。

第二時期、自1595年至1600年第二次進点前,是利瑪竇在華傳教產生廣泛影響的時期,主要在南昌、南京等。

第三時期,自1600年第二次進京至1610年去世。

1582年9月,羅明堅神父與巴範濟神父前往廣東肇慶,利瑪竇卻在澳門照顧慕道者。廣東省的總督居住在肇慶,他打算找一些葡萄牙人的禮物。羅明堅神父便利用這個機會去見總督,並送給總督一座利瑪竇帶來的鐘錶和一個三棱鏡子。羅神父趁機請求總督要留在肇慶學習中文。總督安排他們住在天寧寺,兩位神父在那裡住了四、五個月,接待文武百官的來訪。神父們被認為是從西方來的佛教和尚,他們正是以這種名義,得以居住在寺廟中,但條件是,兩位神父必須穿僧服、剃光頭。令人遺憾的是,允許他們居住在肇慶的總督,很快被罷免了職務,二人只能被遣返回澳門。

 不久,仁慈的天主給他們開啟了重新進入肇慶的大門。廣東新的總督王泮給羅明堅神父寫了一封信,邀請神父們返回肇慶,並准許他們在那裡建造一處住院,和一間祈禱所。

1583年9月,羅明堅神父帶領利瑪竇神父一同進入廣東肇慶,首先拜見了總督王泮。之後,王泮在崇禧塔附近撥一塊地給神父們建教堂,於是,他們在那裡建了一間小教堂。賴王泮之力,他們在肇慶立足,逐步打開傳教局面。

1584年上半年,建好了教堂的第一層。但由於等不到羅明堅從澳門攜款回來,於是利瑪竇就暫時擱置了建第二層的計劃,他把已建好的第一層教堂作了簡單的佈置,中間的廳堂用作聖堂,中央佈置祭台,上掛聖母畫像。對廳堂兩側的四個房間,他也都作了安排。

教堂首層落成使用之日,王泮為利瑪竇親筆題寫了兩塊匾額,一塊題辭「西來淨土」,另一塊題辭「仙花寺」。因為在王泮眼裡,常以西僧自稱的利瑪竇除了白皮膚、藍眼睛、高鼻子外,其他均與中國的僧人無異,而僧人的居所無疑就是佛寺,所以將教堂命名為「仙花寺」。

1585年,羅明堅得到了葡商的慷慨解囊,攜帶足夠的資金返回肇慶實施續建教堂第二層的計劃,工程於當年11月24日竣工,整座建築物都按歐洲的式樣來建設和修飾,與中國傳統的單層平房不同,不但多出了一層,而且屋頂上飾有歐式教堂的標誌,外牆窗戶整齊地排列着歐式的浮雕線條,輪廓分明,上層還建有陽台,從陽台上能看到西江沿岸的建築物,和過往的船隻。

羅明堅、利瑪竇對兩層的教堂進行了裝飾,對牆壁重新粉刷一番,使整座教堂都亮白明快,對教堂的大門、窗戶進行了重新修飾。首層的大廳用作聖堂,中央已換掛了一幅耶穌聖像,兩側為會客廳、展室和繪製室,而第二層的房子則佈置為臥室。他們還為教堂添置了不少家具,陳設非常精巧。在教堂外面還修建了花園、圍牆,環境十分優美。

待續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