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和修會的情況:有着對立的標記
教會自身有着一種不確定、混亂和沮喪的感覺正在增長。雖然上世紀從偉大的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開始見證着天主教會向其他基督宗教幅度,與向着世界開放,但看來這開放的結果是非常矛盾:宗派的劇增,以及西方的教民漸從宗教的實踐中飄離開。
世界似乎離基督徒的位置很遠,不像最初種籽發芽的過程般。人類非常高科技力量改變的速度,與改變結果的不肯定,是那麼令人驚訝,以致基督徒圈子影響力以外的思想家,也疑惑起來,正正解釋了為何這世界被形容為「脫了韁的世界」。
甚至在我們的修會內,這些標記也是矛盾的:我們從未試過有這麼多年青人在培育中,但整體數字是在下跌;在意大利和西班牙,我們的聲譽從未如此之高,但那裡的聖召跌至零。
雖然我們的數字相對是小的,可是我們的創意與傳教創造力正在全力發揮(例如:學習伊斯蘭和亞拉伯語言與文化的學院、主動在牧民上關心非洲裔美國人、傳教刊物的網絡—國際傳教服務新聞通訊社,以及許多其他的提議),可是傳教的意識並沒誘發出犧牲的準備,雖然在過去,那是我們的特質。
我們受到大量殉道者的祝福,但我們可能並沒有以個人的成聖為一整體,作我們的高目標,相反受到方便和得過且過的心態所引誘。
涉及少數我們的亞洲區代表,我們正經歷一個困難的時刻,影響到我們的立場,危及我們和平的理念,並使我們對工作的結果與代表們對自己於未來的存在,引起疑惑。
總之,我們也是那個「脫了韁的世界」宏觀圖像中的一部份,因此,我們也被邀請,留心教宗的指示,他不斷重覆,要求我們重新聚焦在主、聖穌基督、與成聖上。
確實的基礎:主與耶穌基督
毫無疑問,起點永遠在主與耶穌基督那裡。這是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TMI所寫的:「從基督那裡重新開始。」「事實上,我們肯定不會被幼稚的期望所引誘——面對我們現時代的巨大挑戰,我們將找到一些魔法方程式去解決。不,我們將不會被一條方程式拯救,但會被一個人所救,他向我們保證:我和您們在一起!」
「所以這不是創造新計劃的問題。計劃已存在:是從福音和傳統中找到的計劃,從來都無變。最後,計劃的中心是基督自己,祂被認識、被愛與被仿效,因此,在祂內,我們可活出聖三的生命,靠着祂去改變歷史,直至在天上的耶路撒冷得以完滿。
這是一個不會因時間與文化的更替而轉變的計劃,就算考慮到時間和文化是為了真正的對話和有效的溝通,這計劃也不會改變。這空前的計劃就是我們為第三個一千年的計劃。」
「我會毫不猶疑的說,所有牧民的行動必須與成聖拉上關係……因此,必須重新發現梵二教會憲章第五章裡全部的實踐意義—奉獻給『整個召叫去成聖』。」
待續
轉載自「耶穌聖心金邦尼修會」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