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走進聖味基墳場  認識生命的短暫和永恆

文:風箏

 近日在因緣際遇下,參加了由澳門天主教朝聖服務協會組織的參觀聖味基墳場活動,在寧靜的環境中,重新思考生命的本質和生活的意義。

那是一個風和日麗的週末下午,我們一行約40多人在聖味基墳場的聖彌額爾小教堂集合,小教堂的裝潢簡約、樸素、溫暖,與死亡沒有半點關係。主祭台後有三幅大型的玻璃畫,描繪了人臨終前,天使在病塌旁等候的情境;臨終後,被天使帶領至天國接受審判的情境;以及,往生後的不同際遇 —— 成為天國的子民,或在煉獄償還俗世生命犯下的各種罪過。玻璃畫的顏色燦爛耀眼,人物造型栩栩如生,像是一則諫言,誠懇地告誡和勸諭現世迷失的心靈,也像是一首詩,溫柔安撫失去摯親的人們。我想最好的啟發和教育莫過於此,起於心止於心。

 活動開始前,李太帶領大家一起祈禱,隨後她以一貫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言詞,向參加者介紹聖味基墳場的歷史,以及與華人天主教徒有關的感人事跡,而其中一位人士 —— 呂和隆先生,讓我這個在和隆街長大的澳門人,對這條走過不下百遍的街道有了重新的認識和感受。李太介紹後,再由其他姊妹帶領參加者誦經,在不斷重複的經文和鏗鏘的禱告聲中,讓人懂得自省和謙卑的重要,讓人明白在為自己謀幸福的同時,也要為他人謀福祉。誦經後,李太帶領大家參觀墓地,並耐心地逐一講解,事實上有關澳門的歷史並不多,記載也欠系統,可見李太事前一定花了不少心思準備。

我把協會為參加者準備的太陽菊,放在胡子義神父的墓碑旁,上面刻著 「天堂是什麼? 是繼續愛耶穌,以衪愛我們同樣的愛,去愛衪。」鮮紅的太陽菊被雪白的墓碑襯托得更為奪目,那刻我彷彿聽見胡神父慈祥爽朗的笑聲。

有人曾問:「如果死亡不能避免,那生存的意義是什麼?」對此,我還沒有得出令自己滿意的答案,但我想生命的意義或許就是賦予她意義的過程。「沒有人應允天會常藍,沒有人應允花會常開」,面對無常的人生際遇,我們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堅定自己的信仰步伐,讓短暫的生命發出光和熱,這點光熱縱然是微不足道,但若能照亮和溫暖擦身而過的途人,或許便已足矣。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