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當90後遇上聖若瑟】(9) 聖若瑟密碼2.0

文:容偉源、吳志濠

朋友說:「那依你所說,貧窮、節儉和聖若瑟的聖召有莫大關連」?

我們從聖若瑟畫像中的衣著看到節儉和貧窮的精神,其實就是聖若瑟實踐其「克己清單」中有形可見的表現。這「克己清單」就是在此系列第3篇說到每天交出自己(克己)的指定行為,是我們回應聖召有形可見的行動,即對聖召「Say Yes」的具體表示。

朋友說:「從小到大,都只是在天色陰沉的四月份才會聽到『克己』這兩個字,不知不覺間我將克己跟這天氣的憂悶掛了勾。然而,克己可以是很陽光的,並且可化成一種生活態度。現代人常常掛在口邊的『環保』,又或者西方人所講的『慢活』等,其實都在克己清單中佔有一個位置。所以克己這回事,是值得融入家庭教育裡,讓子女可以從小得到培養和益處。」

那關於克己的家庭教育,有甚麼可以分享一下?

朋友說:「舉個例子,有一個改編自猶太人民謠的故事叫做『喬瑟夫(Joseph)有一件舊外套』,小朋友會喜歡看。這個充滿愉快和活力的故事,敘說着喬瑟夫的外套雖然變得破舊,但他想出辦法『舊』物利用,將長外套變短外套,隨着時間的磨損,短外套後來改成小背心,小背心改成長圍巾,到最後只能做成小鈕扣,喬瑟夫仍不捨棄,直到小扣子不見了為止。這個畫風可愛、色彩濃厚的小故事所帶出的是節儉、智慧、珍惜,又不失創意及樂觀的精神。環顧現代的家長,能夠身體力行,向子女展示出自己克己生活的一定不多。所以,基本上這類故事書很適合家長及子女一起共讀,並且互相討論、學習及支持。我建議家長向子女說故事時,不妨大膽又有趣地在原故事線上找出口,然後跟聖經連結。例如可以問子女:『這位喬瑟夫大叔的英文名就是Joseph啦,你猜猜點解會用大聖若瑟一樣的名呢?……因為喬瑟夫好鍾意聖家,當他知道大聖若瑟回到天父那裡之後,聖母瑪利亞很珍惜若瑟著過的衫,所以將衫修改後給耶穌著。喬瑟夫大叔改那件舊外套的靈感,都是從聖家那裡來呢!』」

我問:「講故事時連結聖經人物這主意確實不錯。但是,Tío,聖經真有提過以上事件嗎?」

朋友單單眼笑說:「雖然聖經沒有記載聖家詳細的生活方式,但是我相信這個家充滿着各種美德。父母是需要讓小朋友有多點驚喜和想像,以及在心靈上與聖家一起成長。有一天,他會在心裏暗笑父親當年創作故事時的瘋狂,並感謝天父賜給他一位慈愛兼好玩的父親。」

哈哈,那麼我再下一城,甚至說大聖若瑟兒時穿著過的衣服,都會留給小耶穌。不管如何,我都要對聖若瑟的教養方式給予一個「讚」:他能帶領小耶穌安於貧窮,使他更能體會到物質的好。不被物質所約束時,更能嚮往崇高的事物:聖召。要忠實地實踐聖召,天主和人都要「做嘢」。天主要「做嘢」,就是派遣我們聖神,賦予我們恩寵。同時,我們也要「做嘢」,就是交出自己。一個對自己的召叫「Say Yes」的人,是一名「Giver」。

朋友說:「講到聖召,你就說要交出自己,我立即想到聖召即是被天主召叫去度修道生活,做神父修女修士或守獨身。但是幾個禮拜前,我們談論夫妻相處時,你也提及要交出自己。那麼你是否在說,修道生活或婚姻生活,都是一種聖召,而且同樣需要交出自己嗎?」

對,其實不只修道,婚姻也是一種聖召。 “Be a giver! Be a family man!” 在婚姻中,我們也要交出自己。今日,我們說到安於貧窮、節儉,其實是在婚姻和家庭這聖召中,「交出自己」的清單中的兩項,就如上一篇所說的,大聖若瑟以他的「生活日常」來回應其聖召。同樣,我們也可以成為「90後聖若瑟」,以我們的「生活日常」來回應自己的聖召。 

「做個family man,靠天主就更man」。祝各位family man父親節快樂! 完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