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Vitor Teixeira 譯:余漢釗 十七世紀是一個靜修的世紀,不論是宗教上的,或是奧秘上的;但同時是宗教和教義不穩的年代,或亦可以說是寂靜主義(Quietismus)的年代:雖然從字源學來看這個詞語、運動或傾向,看似是寧靜的,但是帶來了不安、討論及緊張。寂靜主義是一種神秘的運動,是在十七世紀的時候,發生於南歐,特別是西班牙,而在法國及意大利也有的,是隨着脫利騰大公會議的公教改革而起的。它源自一位西籍的奧秘派神父莫里諾斯(Miguel de Molinos, 1628-1696),但請勿與另一位名叫摩里納的耶穌會神父(Luis de Molina, 1535-1600)混淆,因後者是摩里納學派(Molinismus)的創始人。至於莫里納斯則是《神修指引(Il Guida espirituale)》的作者,這本書於1675年出版後,在教會內引起了很大的迴響,而有關之理論則被稱為「莫里納斯學派(Molinosismus)」。綜合來說,莫里納斯策劃出了一條神修之路,經過了這一過程,靜化人的靈魂,把它帶往完美的默禱和內心的安寧。但是怎樣做法呢?
Day: February 14, 2020
教理圖解 — 愛你的近人如你自己一樣(五)
十誡 – 第四誡:孝敬父母
PATER, SI NON POTEST HIC CALIX TRANSIRE – Music by Aurelio Porfiri
Liturgical Mass She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