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展熙 甲年常年期第十五主日 耶穌講故事的功力,都可算是大師級。祂所講的都不過是有關大自然,或者是生活中的瑣事,但祂卻能以此教導有關天主國的事,並誘導祂的聽眾自己去思考有關的問題。自今天起一連三個主日,禮儀讓我們聆聽耶穌在《瑪》第十三章中所講的比喻。這些比喻,是《瑪》作者用來突顯自己著作的一大主題:耶穌乃世上最有智慧的導師。 耶穌為甚麼要用比喻(parable)來對人宣講呢?的確,至少在三部對觀福音中,耶穌多是用比喻來教導群眾的。而所謂比喻,就是指講者在兩種事物之間作出類比;換言之,由於抽象的概念難以言喻,則在日常生活中可接觸到、可經歷到的事物中找出可比擬之處,並作出類比,以求讓聽眾明白。事實上,希臘語「parabolē」,意思大概就是「comparison」(=類比)。簡言之,比喻的關鍵就在於甲(在某種特質上)「類似」乙。學界一般相信,新約時代猶太傳統用了希臘語「parabolē」一字來翻譯希伯來語「mashal」,後者一字歧義,意思包括:謎語、箴言、諷喻、寓言等。
(本報訊)澳門教區青年委員會上週六(3月25日)下午舉行「四旬期青年修和聖事」,約十多位來自不同學校的學生參加。
(本報訊)澳門教區於本年八月起推行「教區學校重整計劃」,在聆聽各教區學校持分者的意見,並與各校校長充分討論後,考慮到社會整體發展的需要,將作出下列調整: (一) 聖若瑟教區中學第一 至 第六校將保留原名,第一至第四校將開設中、英文部的小學及幼稚園,校長為羅玉成神父;聖若瑟教區中學第五校將保留原有的教學階段,並於2017學年起開設融合教育,校長為郭華邦博士;聖若瑟教區中學第六校將開設中、英文部的中學,校長為喬樹勇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