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Vitor Teixeira
譯:余漢釗
2017年10月1日剛好是宗教改革的五百週年。該改革運動由馬丁路德於1517年在威登堡(Wittenberg)牽頭發起,然後加爾文在法國及瑞士跟隨,再後便是英國國教聖公會。今天,在研究加爾文教派的教條之前,我們想解釋一些許曾聽說過的基本概念,但可能我們也不知道如何去解釋的。
首先,我想解釋的是「誓反教/基督新教」(Protestant)這個新的名詞。它源於德國,因為當時德國地區的王公貴冑們群起,反對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Charles V, 1500-1558),並發出「抗議書」,但查理五世拒絕接受馬丁路德就教會需要改革的建議。當時教會並未被稱為「宗徒傳下來的公教會」,這稱號只在脫利騰大公會議(1545-1563)進行天主教教會改革以後才被確立的。很多稱此改革為「反宗教改革」,是不確切且是誓反教所封的,其實這應該是「公教改革(Reformatio Catholica)才對。而那些擁護「抗議書」的人則被稱為「誓反教:抗議派」。
路德成了這次運動的首腦人物,並於1521年受到絕罰,及後更公開與教會決裂。查理五世同年在沃爾姆斯(Worms)召開國會會議(Reichstag)譴責路德,並支持教宗的絕罰決定。
他的95條命題(Disputatio pro declaratione virtutis indulgentiarum)是對悔罪及贖罪劵的神學討論和猛烈抨擊。他原本是一名奧斯定會會士,但後來放棄了修道生活,與一名前修女結婚,並生下了後代。他開始抨擊教會,或更確切一點的是批評教宗,並因而發起了社會運動及造反。抗議派的改革並不單純是在宗教方面的,而路德對售賣贖罪劵的批評,亦不是與教廷決裂的唯一原因。其實在西方教會大分裂(1378-1417)之後,教廷的聲譽如江河日下,很多人質疑教宗的合法性。隨着文藝復興的來臨,傳統及士林學派神學受到理性和改革呼聲的挑戰。稍後,歐洲的絕對皇權的崛起,如英國的亨利八世,終導致與教會分裂。
路德的「唯獨信德/因信稱義(Sola Fide)」否定了所有善行。這是路德信仰之據,輔以拒絕承認教宗的權威,以及聖經才是至高無上之本。聖母及諸聖人的代禱、尊敬聖像以及煉獄的存在,都是路德所不能認同的,當然亦是其他後來的「新派」拒絕接受的。
加爾文主義後
路德的思想傳遍了歐洲。1541年,日內瓦出現了另外一波改革浪潮,是由加爾文發起的,故被稱為加爾文主義。他的教義是取消了所有教會的聖事,連馬丁路德刻意保留的聖洗聖事(洗禮)和聖體聖事(聖餐禮)【註】,亦一併取消。而其追隨者被稱為長老會(Presbyterian),重洗派(Anabaptist)或公理宗派(Congregationalist)等。
加爾文主義[亦被稱為改革宗信仰(Reformed Faith)、改革宗宣信(Reformed Confession)或歸正神學(Reformed Theology)]可被視為由加爾文在日內瓦發動的一派新教的宗教運動或是一種社會及文化的意識形態。其實亦有其他人士推動着歸正神學,如布策爾(Martin Bucer, 1491-1551),布林格(Heinrich Bullinger, 1504-1575),慈運理(Ulrich Zuinlio, 1484-1531)等,但通常都是以加爾文為主,因為他是歸正神學最出名的神學家。
對很多學者來說,加爾文主義是新教在法語系國家的個別產品,一如馬丁路德在德國發動的一樣。加爾文主義這個名詞,是於1552年由漢堡路德會的牧師威斯法爾(Joachim Westphal, 1510-1574)寫的一封信中提及的。但這派在歐洲其他地區有別的名字,如在蘇格蘭叫長老會,在法國喚作胡格諾教會,而在英國則是清教徒。
歷史上最有名的加爾文教徒有:被譽為佈道家王子(Prince of Preachers)的司布真(Charles Haddon Spurgeon, 1834-1892)、大醒覺運動(revivalist)領導人愛德華茲(Jonathan Edwards, 1703-1758)、神學家瞿白(Abraham Kuyper, 1837-1920)和郭利克(Gordon Clark, 1920-1985)。
目前,加爾文主義這個名詞是涵蓋歸正宗教會的教義和慣例。加爾文派的神學理論可歸納於以神為至上的宗教概念。天主的力量無遠不屆,他們深信天主存在於任何領域上,心靈、肉體、知識、世俗或宗教事務,以及在世上或是在天堂上;這是絕對和全面性的力量。一切都已在天主的計劃之中,祂是一切事物的創造者、保存者和統治者,無一遺漏,同時亦是一切事物最終的根源。宗教事務並不比世俗事務優先,天主在農耕作業之中,也在唸經祈禱裡。
對一個加爾文信徒來說,向天主祈禱是永恆不變的。祂與因遠離了祂而心靈死亡的人類重修舊好。這便是預定論的聖經神學。天主選擇了一部份墮落的人,把他們從沉淪中救起,並與他們共融。祂的這項計劃是在創造世界以前已定出來的,此舉並非因受選者本身的善行,而只是靠天主唯一及獨有的恩寵。所以加爾文信徒應是飽讀聖經,為人嚴謹,遵守紀律及不慕奢華的人。嚴格的工作守則亦是加爾文信徒的強項。刻苦耐勞並未減弱了加爾文主義的傳播,到了今天,信徒超過了一千萬人。
【註】馬丁路德只相信耶穌基督只在禮儀中真實臨在,而他所保留的聖體聖事亦謹謹在「聖餐禮」而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