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Vitor Teixeira 譯: 余漢釗 [entrada] 上回我們曾問過,教會怎能延續下來及怎樣面對這些分立呢?這答案是很長篇的,因為所有的分支派別、糾紛、分立、爭論、分歧、指控、異端、分裂,全都是說來話長的。在基督論的問題上,繼亞略及尼西亞大公會議的爭論之後,出現了奈斯多略。奈斯多略把耶穌的人性及神性分開看待,基督一性論因而受到質疑。在尼西亞大公會議一個多世紀之後,因著基督論的糾紛,教會再次召開大公會議,於公元451年在加采東(Chalcedonia)召開第四屆大公會議。[在這一個多世紀中,也於公元381年在君士坦丁召開第二屆大公會議,以及於公元431年在厄弗所召開第三屆大公會議。]這次會議是要為基督論的教義作出最終的定論。而在第三屆大公會議中,確立了聖母為天主之母,這是反駁奈斯多略的異端。
美國上月舉行一年一度的維護生命遊行,相信是歷年最多人參與的一屆,當中更有不少青年參與。但一群懷孕媽媽更自組一起參與遊行,她們除了挺着大肚子遊行外,更將揚聲器貼近肚子上,讓胎中寶寶的心跳聲「發聲」,成為整個遊行最強而有力的聲音。
(綜合報道)教宗方濟各週二(6日)發表2018年四旬期文告,指出「舞蛇人」利用人的感情來奴役他們,道出現今社會的「假先知」給別人廉價的幸福,透過不義之財、虛幻的自由等,去盜取人們最珍貴的一切,包括尊嚴、自由及愛人的能力。 在這份於去年諸聖節(11月1日)簽署的文件中,以《瑪竇福音》的金句為主題:《由於罪惡的增加,許多人的愛情必要冷淡》。教宗解釋,此話出現在基督於橄欖山上、開始受難時所說有關末世的訓導。祂回答門徒的問題時,預言了一個大磨難,且描述了一個信友團體極易陷入的情境:在重大的考驗當中,假先知會令人誤入歧途;但福音的核心——愛,在許多人心中會冷淡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