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龐保頤(Aurelio Porfiri) 對彌撒的各部分作更深入探討是必要的。因為禮儀儀式是多層次的,而且在音樂上有很大差別,若要為合唱團選擇對禮儀有意義的音樂,我們便需要詳細說明。 諾拉的保利努斯(Paolinus of Nola,354-431年)在《卡門》(Carmen,20)一書中談到,這種和諧的尋找,應該從禮儀中去發現:「信仰是我們惟一的藝術,基督就是詩詞。他在不和諧中表現出聚集在自己身上成為令人欽佩的和諧。他詠唱我們的詩歌,齊特琴【註】的真正達味恢復者,長期以來淪為沈默,打破了古老罪惡的弦……主人和天主親自製作了新的齊特琴,將其與作為他的十字架的樹綁在一起。」禮儀學家克里斯皮諾.瓦倫齊亞諾(Crispino Valenziano)在題為〈美麗之道〉(In via pulchritudinis)的論文中引用了前文,對禮儀的美麗之道(在拉丁語中確實翻譯為“Via pulchritudinis”)做了很多論述。我們一直努力在禮儀中追求卓越的美。音樂不僅僅是「功能性」──只為經文編上一些音符。禮儀音樂必須通往超自然的美,否則是沒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