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聖路加福音1:39-45
我們剛剛慶祝了耶穌的誕生。今天我們慶祝的是「聖家節」〈耶穌、瑪利亞與若瑟〉,家庭的主保日。與其他福音不同的是,路加福音具體地敘述所有與耶穌誕生有關的信仰陶成階段。路加福音指出耶穌一開始就按照猶太人的習俗和律法在聖殿參拜。福音將重點放在主動朝拜,以及聖殿在耶路撒冷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若瑟和瑪利亞回家路上,發現耶穌失去蹤影,他們找到耶穌之後的對話,成為了今天福音故事的核心。父母親面對孩子走失的恐懼和焦慮是顯而易見的。瑪利亞問道:「為甚麼你這樣對待我們?」問題的背後是假設耶穌不應該這麼做。瑪利亞沒有預期從耶穌那裡得到不尋常的答案;除了對於耶穌不尊重的舉動感到失望以外,沒有其他多餘的情緒;也沒有期待三天焦急的搜尋可以因此得到緩和。瑪利亞以母親的身分,責備孩子的莽撞,並合理地指望耶穌履行家人的義務。她沮喪地說:「你的父親和我一直痛苦的找你。」耶穌反駁說:「你們為甚麼找我?你們不知道……?」在這裡談論十二歲小孩的不懂事,是為故事的後續埋下伏筆。耶穌出其不意的回應,才應是瑪利亞關注的焦點。故事的關鍵轉移到「父親」一詞。瑪利亞所指的父親是耶穌世俗家庭中與法律上的父親若瑟,但耶穌所指的父親是天父的概念。耶穌知道他要在天父的家裡,也就是聖殿,從事天父的事務。這兩種解釋是刻意讓我們思考耶穌從人世間家庭的角色改變,完成天父使命的轉換過程。
如果我們認真看待今天的福音,我們應該反省天主如何藉著這樣的觀點喚醒我們。福音看似要求我們「重視家庭」而不是「聚焦天主」。耶穌確實服從若瑟和瑪利亞,就如同他們盡到父母親的責任,花了三天的時間尋找耶穌一樣。然而,天主徹底地召叫門徒,展示「天父的產業」才是基督徒團體的重要目標。如果我們了解路加福音所描述的聖殿就象徵著團體,作為門徒的我們,忠誠與義務就必須被重新定義。福音中提供了另外一個元素,那就是在聖誕節後的第一個主日,我們應該要問:「聖誕之後是甚麼呢?」在我們聽到天使的歌聲和看到牧羊人的朝拜後,我們該做些甚麼呢?在奇蹟逐漸消失之際,我們沉重的生活又將何去何從呢?我們是否對可能改變一切的這位嬰孩失去了盼望呢?
福音中有一個低調且含蓄的徵兆,瑪利亞還沒有完全喪失信心,即使她不明白耶穌的回答,她仍然「把這一切牢記在心。」她不因為耶穌有另一個父親而感到驚訝。我經常聽到有些教友抱怨聖誕節太商業化了,那些不相信耶穌的人,卻大肆慶祝聖誕節。但就讓他們過世俗節日吧!身為基督徒,我們是不一樣的。「聖誕之後是甚麼呢?」簡單的答案就是要經營天父的產業。因為在天父的家裡,聖誕節並非在上星期就結束了。它才剛要開始!祈求天主祝福我們的家庭,也賜予我們聚焦在祂身上的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