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聖瑪谷福音8:27-35
這主日福音呈現了馬爾谷最核心的訊息,到底耶穌是誰呢?耶穌先詢問他的門徒說:「一般人說我是誰?」然後,耶穌再問與他緊密在一起的門徒說:「你們說我是誰呢?」
你心中的耶穌又是怎樣的一位呢?我想從與一些青年相處的經驗來反省我們對天主的認知,青年人對天主的認知來自他們周遭的名牌與流行的事物,看起來粗淺,與他們的經驗似乎反映我們對天主的認知,接下來,我試著用他們所說的這些商品來說明。
一、天主如同「阿斯匹靈」,如同孩子生病發燒,父母給他們服用這藥片並睡一覺,便很快恢復,如同有些人到教堂參加彌撒與祈禱後覺得舒服;二、天主如同「蘋果手機」,我姊姊存錢為了買這產品,即使昂貴我姊姊總是說這東西好、品質值得,如同有些人,他們不容易與天主接近,必須在日常生活中特別保留時間,但我們知道天主總是良善的;三、天主如同「星巴客咖啡」,這是一個與人談話、做功課與休息的好地方,耕莘文教院的聖心堂常是與朋友見面的地方,即使不參加彌撒,年青人也會過來拜訪;四、天主如同統一超商「7- Eleven」,24小時開放、非常便利可以快速買到需要的東西,如同有些人在日常活動中很容易與天主接近,但卻不要花時間與天主往來;五、天主如同「信用卡」,方便我們購買東西,有些人很容易將天主放在生活中,但結果是,有時天主成為我們的「僕人」。
我們回到福音中當耶穌教訓門徒說:「他是默西亞,但必須受許多苦」,伯多祿代表他的同伴,用強烈的語氣責怪耶穌:「這事絕不會發生在你的身上。」默西亞必須在自己同胞手上受苦受難,這是完全與理智違背,相反的,他應該是光榮並超越以色列的敵人。耶穌進一步說:「如果有人要成為我的門徒,必須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我。」耶穌走的道路,也是我們的道路。
很多時候,我們嘗試跨在牆上:希望是好教友,也想要擁有一般人所擁有的一切美好事物,我們不要十字架。我們甚至認為祈禱的目的是祈求耶穌袪除障礙,生活順暢平安,但耶穌召請我們放下與交付,「那想保全我們的生命」是依戀那些不屬於我們的,只是暫時使我們有安全感而已,我們必須瞭解到我們的幸福,不是來自擁有或掌控了多少,而是在分享我們所有的,幸福是在給予時,不是掌握,即是在我們放下與交付給天主後。雅各伯在今天讀經二中說:那些自認有信仰、成為主耶穌的信徒的人,但在生活沒有具體行動,他們熱切地祈禱,參加每個主日彌撒,他們是信理與正確道理的專家,但是他們卻吝於幫助別人,他們能漂亮地引用聖經並激勵人,但對於別人的需要卻無行動。在彌撒中,求主恩賜我們力量背起我們每天的十字架,有時我們與別人比較之下,覺得我們的掙扎比別人沉重,讓我們抬頭注視在我們前面的主耶穌,我們教會是基督復活的標誌,他總是按他的時候幫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