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urelio Porfiri
譯/何紹玲
安德烈•托爾涅利 (Andrea Tornielli) 是位意大利記者,曾為多位聖人及教宗撰寫傳記:例如聖碧岳神父、聖若望保祿二世、教宗本篤等等。最近更完成《天主的名字是慈悲》一書,這書是他和教宗方濟各訪談的成果,已在86 國發行,透過這部作品,我們分享了聖父在慈悲禧年的觀念。托爾涅利曾於多間報社及雜誌工作,例如:Il sabato, 30 giorni, Il Giornale等等。他現在是位熱衷梵蒂岡事務的記者,在La Stampa 報社工作,是梵蒂岡內部通訊網頁的主管。
他除了為多位教宗及聖人執筆寫書以外,作品更包括天主教護教學。以下是他與號角報的訪問,當中托爾涅利談及採訪梵蒂岡新聞的經驗。
你可以告訴我們你對本篤十六世到教宗方濟各這過渡期的體會嗎?
最先是本篤十六世遜位的決定,來得突然,簡直把我嚇呆了!接着便是方濟各的當選。我認為他是位有潛力的『教宗候選人』,但沒想到會當選,我有點激動,是因為我認識他已有幾年了。
你有不少作品,其中有些是有關近期數位教宗的。假如我要你給庇護十二世、若望二十三世、保祿六世、若望保祿一世、若望保祿二世、本篤十六世和方濟各等教宗一個名號,你會怎樣去形容他們呢?
名號比較抽象,我不太熱衷這做法,但我也會答你的問題。庇護十二世:『把聖教會引導至現代的教宗』,聽起來有點怪,但確實派契利教宗(Pope Pacelli )的訓導在大公會議而言,是非常重要;若望二十三世:『用新的關係把教會引入這世界的領航員』;保祿六世:『大公會議的舵手,他用自己的苦痛換來教會合一』;若望保祿一世:『一位溫和; 親切的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一位被天主派來的奧秘朝聖者』;本篤十六世:『信德教宗』;方濟各:『慈悲教宗』。
最能啟發你的天主教作家有哪幾位?
我不是作家,我是記者。要特別感謝的是維多里奧美蘇里(Vittorio Messori),看他的作品,真是獲益良多,尤其他對福音的史實性書籍。
你認為熟悉梵蒂岡事務的專家會質疑現任宗座的某些行為嗎?他們可以公開批評宗座的行為嗎?
那當然可以,誰可阻止。我也坦白告訴你,有些人不單反對現任宗座某些行徑,而是他所有言行。每個人也可以公開發表他對宗座負面的批評。但我仍然相信,作為記者,尤其在我的情況,對梵蒂岡和教會發生的事情,主要責任是作真實報導。現今,良好的信息已越來越少,反之卻有越來越多的評論、意見、甚至謾罵。
你也處理過一些聖人的生平事蹟,例如你2002年寫關於施禮華(Escrivá de Balaguer)的那本書。你能從資料搜集過程裏,得到甚麼結論?
我的目的是介紹主業會創辦人施禮華的生平,寫這書的最大得着是從中能夠查閱他列聖過程的所有文件和見證,至於目標能否達到,便由讀者們下判斷了。
你替教宗寫書的事,是怎發生的呢?
我向他作了個建議。在我來說,我只會着重我感興趣提問的問題,所以全都集中在一個主線,也即是慈悲,我想更了解他身為牧者對慈悲禧年的體驗。
你們在書的計劃上有共識嗎?還是你隨意發問?
我們並沒有協議,我只是把三十條我想處理的問題和事項,兩天前告訴他,但在交談過程中,我再補充了一些問題。故若有甚麼不足之處,也只能歸咎於我自己。
你過後有沒有發覺甚麼問題是遺漏了的?
沒有。我已說過,這書的主線是慈悲,而我只是想把他對慈悲的個人體會紀錄下來而已。這並非一份文檔,亦非一本神學書,
這是純粹記載他自己對慈悲的感受;是一本體驗式的書。
你是梵蒂岡內部通訊網頁(Vatican Insider)的主管,是專為發放天主教會的訊息而設,你覺得用多種語言,作用大嗎?
這網站於2011年成立,讀者調查給了我們一個很正面的跡象:有半數網站流量是來自意大利以外的地方。我們會用第一時間把專業的資訊送出去。我們的團隊共24人,來自國際性的媒介 及機構。我要聘用的並不一定要和我想法相同,但專業資格上必須穩當可靠。我們的首要任務是把教宗和教廷的消息,全面地、不偏不倚地傳遞出去,但也會發放一些聖教會其他國家鮮為人談及的生活狀況。
你們也有中文這部門,你覺得哪個華語地區比較關注你們的消息:中國大陸?香港?澳門?新加坡?台灣 … ?
資料顯示中文網頁是受到廣泛關注的,同時也很受中國大陸的注意。我們一天翻譯一篇有關教宗言行的文章,並實時發佈在網站上。在最近幾個月,我們甚至成功提供用中國語言溝通的平台,給中國內地的主教一個機會發聲,這個非常重要。能跨越這門階,真的要感謝我的合作夥伴詹尼‧瓦倫特(Gianni Valente),能直接讓中國教會發聲成事,再不用通過外來的所謂「秘密」或「官方」的翻譯員或發言人 … 不論他們如何具有影響力。
共產黨政府和天主教會之間的關係,一向十分緊張,最近卻有破冰傳聞,你有何看法?
雙方一向也有對話,我們現正尋找一個能造福平信徒,也能具體地幫助中國教會生活的解決方案。我相信,每一個和解進程也是積極的。亞洲時報最近訪問教宗,他的開放態度,正是朝着這方向走。
中方教會有些權威人士已提出警告,不可讓教宗作任何為難的協議。而從個人的經驗,我可以說他們並非彼此孤立。你認為羅馬理解中國現時的複雜形勢嗎?
我們曾刋載一些中方教會權威人士的訪問,他們卻有相反意見,他們都希望對話和達成協議,而且不是泛泛一項、兩項,是多項。我覺得羅馬絕對知道自己在做甚麼和面對的阻力。我認為必須聆聽中方教會權威人士的聲音,但首要便是細聽在中國生活並工作的主教。
【註】英文原文參考2016年2月26日出版之文章《Exclusive: A conversation with Andrea Tornielli on his new book – The Name Of God Is Mer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