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愛德神父, SCJ 在舊約經卷中,新約最常引用的無疑是《聖詠集》與《依撒意亞先知書》。依撒意亞的預言——無論直接或間接——在新約中被引用近四百次,因其對基督(默西亞及天主的僕人)的位格與生命,有著獨特而深邃的洞察。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經人物傳】若瑟-題外話:二)《聖經》時代女性在人們眼中的地位
文:梁展熙 在上一期,我們借閱讀《創世紀》中若瑟故事之便,開始了一個題外話,探討《聖經》敘述時間和成書時間之間的差異,以及從中引出有關研讀聖經的挑戰。在回到若瑟的主線故事之前,我想繼續乘便多探討一個題外話,也就是女性在古人眼中的地位。
得了「錯失恐懼症」的你必讀的好書:《怕錯過,卻更空虛寂寞?》
當代社會節奏飛快,資訊爆炸,我們常被一種名為「錯失恐懼症」(FOMO, Fear of Missing Out)所驅動,擔心錯過最新的消息、最熱的活動、最精彩的社交場合、甚至錯過了生命中最佳的伴侶。因為,我們一直視「錯過」為「過錯」,不敢輕舉妄動。然而,在《怕錯過,卻更空虛寂寞?:擁抱微小當下,經營自己的真實生活》(The Freedom of Missing Out: Letting Go of Fear and Saying Yes to Life)一書中,耶穌會士麥克.羅斯曼神父(Fr. Michael Rossmann, SJ)邀請我們放下這種焦慮,轉向一種更深、也更自由的生活方式擁抱「錯過的自由」。
【向日葵之歌】 主內的喜樂
文:羅芷芬 「你們在主內應當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應當喜樂!」(斐4:4)生活在這物質豐盛的城市,衣食住行越發便利,我感恩能享受現代建設帶來的好處,讓我安定度日。但有時我不禁想,聖保祿所說的這種喜樂,對我而言到底是什麼?我真的因天主而喜樂嗎?那份在主內的喜樂,究竟從何尋得?
【掌鑰使者】(40)-教廷大使躍升為教宗
文:文祖賢神父 jmom.honlam.org 譯:吳志濠 沙彬 (Pope Sabinian) (公元604年9月13日 – 606年2月22日) 在被選為教宗之前,沙彬曾被教宗聖額我略一世(Pope St Gregory I)任命前往前君士坦丁堡擔任教廷大使,而教宗聖額我略一世自己也同樣被其前任教宗柏拉奇二世(Pope Pelagius II)委派過同樣的職務。其實,他是第四位apocrisarius (宗座或教廷大使)被選為教宗。
【在主里仁】會給希望的骨頭
文:Liam 本報:此專欄名稱來自《論語》中的《里仁》,意思是住在仁者之中。作為信友,我們要居在主耶穌內,因為祂常在父內。筆者希望透過對生活點滴的反省,帶出信仰的寶貴。
愛德是指對有需要的近人的愛 (上)
文:高凡濤神父Fr Fausto Gomez, OP 第三個千禧年的頭一天,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說:「本世紀肇始之際,最挑戰我們人類和基督徒良知的是無數男女貧困的問題」(《2000年1月1日世界和平日信息:》;參閱本篤十六世,DCE)。在富裕社會中,貧困仍有增無減,真是可恥和不公的事。
【心遇聖言】恩典之泉:從童年回憶到救恩之水
文:李愛德神父, SCJ 拉特朗大殿祝聖紀念 童年在溪流旁 我童年最甜美的回憶之一,是在阿根廷科爾多瓦山丘的小村落裡,與住在那裡的祖父母共度夏日。每年我們都會探望他們,那些日子充滿了歡樂。
愛德所指的是對近人的愛
文:高凡濤神父 Fr Fausto Gomez, OP 耶穌告訴我們:「你應當愛近人如你自己」(谷 12:31)。愛自己首先是指我們的靈魂,得到天主的恩典,包括厭惡罪和邪惡。新約要求我們愛他人如同愛自己。耶穌給了我們一條 「新誡命」:「你們該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若 13:34)。(十六世紀神學家)聖弗雷·路易斯·德·格拉納達(Fray Luis de Granada)評論說:如果人們在世界上履行這條誡命,就會生活在天堂裡。
【掌鑰使者】(39)-天主的眾僕之僕:聖額我略一世
文:文祖賢神父 jmom.honlam.org 譯:吳志濠 聖額我略一世 (Pope St Gregory I) (公元590年9月3日 – 604年3月12日) 第64任教宗、聖額我略一世,出生於一個富裕且顯赫的家族。他的父親是一名富裕的貴族,出生於古羅馬貴族階層,其家族宅邸建於凱利安山(Caelian Hill,羅馬七座山丘之一),並在西西里島擁有許多土地。更重要的是,他出生於一個虔敬的基督徒家庭。她的母親希爾維亞(Sylvia)和他的兩位姑姑亦被列為聖人被人敬仰為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