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聖若瑟大學宗教研究及哲學學院(聖大宗哲學院)上週三(2月26日)舉行教職員發展日,一行19人到訪香港聖神修院神哲學院和聖方濟各大學暨明愛白英奇專業學校,與各教職員互相交流學習。
uncategorised
明愛七十三週年慈善聚餐圓滿結束
澳門明愛早前(2月21日)晚於萬豪軒舉行「明愛七十三週年慈善聚餐」、得到各界企業及善長的踴躍支持。藉着活動讓善長們攜同親友、員工一起,與明愛同工及服務使用者共慶新年,同時為明愛非資助服務籌募社會服務經費。 天主教澳門教區首牧李斌生主教、澳門明愛理事會成員,以及明愛管理層向參與的善長們及同工祝酒及送上新年祝福。 澳門明愛潘志明總幹事在致辭中,感謝善長、同工、義工及服務使用者多年來對明愛的信任與支持,令明愛得以開拓更多資源,開發更多新類型的社會服務,延續和發揮明愛創辦人陸毅神父以愛傳愛,關顧弱小,溫暖人心的工作。 潘志明表示,明愛今年開辦「心意通」到戶服務,藉着自付方式購買所需,透過管家經營模式,派遣服務人員到所需的長者家中,給予生活看顧陪伴、個人貼身照顧或復康護理等服務,令長者得以妥貼安心地留在家中生活,安享晚年。 活動期間共籌得善款逾澳門幣叁拾萬圓,其中鄧錦添、鄭惠英捐款澳門幣壹拾萬圓正,瑞權工程有限公司、百利保安有限公司捐款澳門幣壹萬圓正,振興藥房、世界夫人陳麗芳及何泉記建築置業有限公司各捐款澳門幣伍仟圓,以及不少公司及善長於活動上慷慨捐助及贊助慈善聚餐抽獎禮物。活動所籌得之善款將會用作澳門明愛的社會服務經費,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士。 聚餐上邀請善長鄧錦添、世界夫人陳麗芳、楊嘉暉、何潔儀、黎慧敏、何家銘、聚賢雅集慈善會、街舞舞蹈演出團體THEONE’C DANCE CREW作義務精彩演出,歡樂氣氛洋溢全場。
抱病仍心繫戰亂地區的和平 教宗留院三週情況穩定 病房內致電加沙教區
(綜合報道)88歲的教宗方濟各自2月14日入院以來,至今仍然留院。在本報截稿前,未有最新的情況,但按照聖座週四(6日)羅馬時間早上的消息,教宗病情穩定,平靜地度過聖灰星期三的晚上,並正在休息。 聖座週三(5日)表示,教宗於日間拆除了非侵入性呼吸機,但晚上仍需重新連接,但病情穩定,未有出現任何新的呼吸道危機。在新一份相對樂觀的公告中,聖座稱教宗週三大部份時間都坐在扶手椅上,處理了一些工作。教宗在四旬期開始特別惦念戰爭中的人們,便致電加沙天主教教區,是2月24日以來首次恢復公務。此外,教宗也在病房內參與聖灰禮儀、領受聖灰。 此前,聖父週一(3日)據報兩度出現急性呼吸衰竭,並曾接受兩次支氣管鏡檢查。報道指,教宗出現呼吸衰竭,主要是因為支氣管內積聚大量黏液,引發支氣管痙攣,醫療團隊因此抽吸了大量分泌物,並在下午恢復非侵入性機械通氣。醫生認為,新的呼吸道症狀是其身體對抗感染的正常反應。 教宗:我感受到眾人的支持,我為和平祈禱 教宗自入院以來,至今未有公開露面,這是他擔任教宗12年來,最長一次遠離群眾。但教宗仍然心繫教會內的各信友。聖座上主日(2日)公布教宗為三鐘經準備的講稿,聖父在講稿中感謝醫護人員的照護,以及信友們的關切之情:「我感受到眾人的支持。」此外,他又為烏克蘭、中東、緬甸、蘇丹和基伍的和平發出呼籲。 教宗寫道,「如你們所知道的,我這些天在醫院裡,有醫生和醫護人員的陪伴。我感謝他們對我的悉心照護」。教宗指出,「我內心感受到脆弱中隱藏的『祝福』,因為正是在這些時刻,我們學會了要更加信賴上主;與此同時,我感謝天主,因為祂賜予我機會在身體和精神上與許多病患和受苦者的狀況相同」。 教宗也對世界上許多地方的眾多信徒為他祈禱表示感謝。他說,「我感受到你們的關切和關懷,我感到好像被所有天主子民『支撐着』和支持着」。有很多人來到教宗方濟各所在的羅馬傑梅利醫院,在若望保祿二世的雕像前祈禱。 接着,教宗寫道,「感謝大家!」他向信眾保證,「我也為你們祈禱,而且特別為和平祈禱⋯⋯從這裡來看,戰爭顯得更加荒謬。讓我們為飽受折磨的烏克蘭、巴勒斯坦、以色列、黎巴嫩、緬甸、蘇丹和基伍祈禱。」 教宗最後邀請眾人撫心自問:「我如何注視他人,視他們為我的弟兄姊妹嗎?我覺得他人是如何看待我的?我的言語是否有善意,還是充滿了苦澀和虛榮?」
教廷發布教宗要理講授文稿 「效法聖母和聖若瑟,懷着希望尋找上主」
(梵蒂岡新聞網訊)教宗方濟各雖然取消了2月26日週三公開接見活動,卻持續從他的病房講授要理。聖座新聞室當天發表了教宗為此準備的要理講授稿件:「正如聖母瑪利亞和大聖若瑟充滿希望那樣,讓我們也走出去尋找上主。祂不可能受限於我們有限的期待。」
修女致力照顧年長病患 讓印度養老院成為希望之地
文:烏莎.瑪諾若瑪.蒂爾凱(Usha Manorama Tirkey) 位於印度東北部城市蘭契(Ranchi)的聖亞納養老院,旨在「回應當時社會的需求,並為病患、弱勢群體、長者、孤獨者及身心障礙者提供關懷與照顧,使他們能夠獲得生活的勇氣與力量」。負責養老院事務的聖亞納孝女會修女們特別關注病患的照顧,確保他們在身心上得到安慰,並獲得靈性上的支持。
新聞簡訊
教宗3月祈禱意向:為在危機中的家庭祈禱 (綜合報道)教宗方濟各發布2025年3月份的祈禱意向,邀請全球信友特別在此月為在危機中的家庭祈禱。雖然教宗現時仍留院就醫,但較早前已拍攝有關視頻,讓全球教友同心合意為同一意向祈禱。 教宗在短片開始時,強調「我們都夢想着擁有一個美好、完美的家庭。但世上並沒有完美的家庭。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也各有歡聲笑语。」他又說,家庭中每個人、每一份子都很重要,因為每個人都與眾不同,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但這些差異也可能引發衝突和痛苦的創傷,但最重要的是:寬恕。 他解釋「治癒家庭傷痛的良藥,就是寬恕。寬恕意味着再給一次機會。天主一直對我們這樣做。天主的耐心是無限的。祂寬恕我們、鼓舞我們,給我們一個新的開始。寬恕總是能讓家庭煥然一新,讓家庭滿懷希望向前看。」 他續指,即使不可能有我們想要的「美滿結局」,天主的恩寵也會給我們寬恕的力量,並帶來平安,因為它使我們擺脫悲傷,尤其是擺脫惱怒怨恨,並再呼籲:「讓我們為分裂的家庭祈禱,願他們在寬恕中找到治癒創傷的方法,甚至在差異中重新發現彼此的富饒。」 第111屆世界移民與難民日,主題為「希望的傳教者」 (梵蒂岡新聞網訊)教宗方濟各為第111屆世界移民與難民日選定了主題:「移民,希望的傳教者」。今年不同於往年在9月最後一個主日舉行,而是在10月4日至5日「禧年移民者和傳教界慶典」的機會上舉行。 負責籌辦世界移民與難民日的聖座促進人類整體發展部在一份公告中宣布了這一消息。公告中寫道,「在禧年的背景下,這個主題凸顯了移民與難民的勇氣和毅力,儘管困難重重,他們依然在日常生活中見證出對未來的希望。這是也在邊界外的地方獲得幸福的希望、一份使他們完全信賴天主的希望」。 聖座促進人類整體發展部強調,「移民與難民在接納他們的團體中常常有助於振興信仰、推動以共同價值觀為基礎的跨宗教對話,從而成為『希望的傳教者』。他們提醒教會,塵世旅途的最終目的,是到達未來的天鄉」。 歐洲主教們為烏克蘭和聖地的和平祈禱 (梵蒂岡新聞網)從星期三聖灰禮儀瞻禮開始以及整個四旬期,歐洲教會聚集在祭台前祈求和平。歐洲主教團委員會在一份公告中邀請該委員會內的每位成員至少奉獻一台彌撒,意向是為戰爭的受害者祈禱,並向上主祈求「公正且持久的和平」,特別是為烏克蘭和聖地祈禱。 公告中寫道,「感恩祭的鏈條」旨在為全歐洲成為共融的經驗和希望的有形可見的標記;在祈禱、守齋和施捨的時期,「我們感受到我們都是弟兄姊妹,懇求天主終止戰爭」。 在這些痛苦和患病的日子裡,「我們再次呼籲為教宗方濟各的健康祈禱」。
日本東京總教區助青年在祈禱中辨別聖召
(天亞社訊)日本東京總教區於2月22日完成了第六次為青年舉辦的每月聚會。這聚會為該些年輕人提供一段寧靜的祈禱時間,幫助他們辨別自己生命的聖召。
梵蒂岡博物館:美與信仰的朝聖者
(梵蒂岡新聞網訊)「讓每個訪客不僅能展開一段認識藝術史的旅途,更能在靈性方面加以探索。」梵蒂岡博物館館長亞塔(Barbara Jatta)女士以這席話點出教宗的博物館在聖年推出特別導覽路線的目的。
【希望】(5)希望的一些特性
文:高凡濤神父(Fr Fausto Gomez, OP) 在解釋神學上有關希望的本質後,我們現在聚焦在一些它的特徵或特性。有助於去揭示基督徒希望的本質有很多。就我們而言,我們將發展希望的三個重要特性,包括:確定的希望(certain hope)、耐心的希望(patient hope)和虔敬的希望(prayerful hope)。
【掌鑰使者】(8)完善教會禮儀:立德,亞歷山大一世,思道一世
文:文祖賢神父jmom.honlam.org譯:姚子汶 聖立德(又譯:聖厄瓦理斯多,St Evaristus,96/99 – 108) 《教宗名錄》(Liber Pontificalis)中記載,立德的國籍「為安提約基雅的希臘人,他的父親名叫猶太(Judah),是一名來自白冷城的猶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