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葉 本書是一個關於「情緒」的指南圖:由什麼是情緒,由情緒帶來的行為,與天主教的教理的關係,書中都能很清晰地解釋及舉出相應的例子,讓我們明白到情緒與日常信仰生活的關聯。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澳門教區主教公署秘書長辦公處通告
二零一六年四月二十日 茲奉李斌生主教諭,公布任令如下,本年五月一日起生效:
神學展望:血債要抵 人命應填?- 論死刑存廢(下)
梁展熙 在上一期,我們從刑法四大目的──改過自身、阻嚇作用、囚禁關押、惡有惡報──出發,得出死刑已不再合理的結論。今天,我們特別從基督信仰傳統以及教會訓導的發展沿革,來探究教宗方濟各現在呼籲完全廢除死刑的理據。
【聖言啟航】耶穌 羔羊 牧羊人
文:梁展熙 丙年復活期第四主日 這主日,傳統上稱為「善牧主日」,每禮儀年的福音選讀都截取自若望福音10:1-30。在丙年的禮儀年進程裏,今天的福音更承接了上主日福音中伯多祿的牧職委任,就是以耶穌為榜樣,去牧養他的羊。
聖言心語 – 復活期第四主日(丙)
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若望福音10:27-30 復活期第四主日也被稱為「善牧主日」,因為這一天,耶穌以「好牧者」的身分出現在福音中。
敘利亞:它的真實的故事(12)- 真正掛心的事
文/洛迪古修女(Sister Maria de Guadalupe Rodrigo) 中譯/吳志濠 當她向我透露此故事時,它令我諗起我的母親。她被朋友問道:「妳有看到新聞嗎?難道你不擔心女兒在戰爭中喪亡嗎?你承受得起嗎?」 我母親對她們說:「你竟然對我講這番話?那你不擔心你的孩子周末不歸家,即使回家時已醉醺醺、不省人事-而你對他往哪裡去、跟誰在一起也全然不知。他們的靈魂被罪惡吞噬了-這不更令人擔憂嗎?」這才是要點。
紐曼論紳士
陸達誠神父 紐曼樞機(1801-1891)原是聖公會牧師,1845年皈依天主教,二年後晉鐸。1851-1858年應聘為愛爾蘭天主教大學校長,發表《大學的理念》這本教育經典之作,書中提及「紳士」的觀念。
神學展望:血債要抵 人命應填?- 論死刑存廢(上)
梁展熙 教宗方濟各在本年2月21日三鐘經結束時,指出「『不可殺人』的誡命是絕對的,同時適用於無辜的人和有罪的人」。並在慈悲特別禧年是促進世界去尊重生命和每個人的尊嚴的背景下,指出「因為即使凶犯也擁有不可侵犯的生存權──天主的恩賜」,所以他「向各國領袖的良知作出呼籲,希望國際上達到廢除死刑的共識」【註1】。
聖言啟航(丙年復活期第三主日)- 你愛我嗎?
梁展熙 在基督信仰團體萌芽發展的初期,最值得探究的人物之一肯定是伯多祿。禮儀藉今天的讀經一讓我們聽到伯多祿被猶太宗教領袖逮捕時所作的證辭:「服從天主比服從人更為重要。……我們祖先的天主把祂復活過來,……為帶來悔改和罪赦。」(見宗5:29-32)。在大司祭等人下令把宗徒們鞭打後,他們在離開時還滿心喜悅,因為有幸獲選為耶穌之名受辱(40-41節)。
聖言心語 : 復活期第三主日 (丙)
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若望福音21:1-19 這禮拜我們繼續來看門徒們與復活主相遇的經驗。今天的福音希望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認出天主的臨在。要成為一位真正的門徒,光是「虔誠」和「聽話」是不夠的,還要加上「勇氣」答覆天主的召叫才行。要克服困難,即使受苦也在所不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