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科技大觀園 – 最不怕餓的動物是…

(國家地理雜誌)動物降低代謝率的能力對生存十分重要。「只要是會吃東西的物種,早晚都會遇上沒東西吃的問題,」生物學家馬歇爾・D・馬奇烏說。有時候,長時間的禁食是出於本能──例如要冬眠好幾個月,或是進行5000多公里的遷徙。在其他時候,動物就是找不到食物可以吃。目前已知能在挨餓模式下維持最久的是水熊蟲,這種蟲屬於緩步動物門,是一種用顯微鏡才能看到的無脊椎動物,可以十年不吃東西。 包括人在內的其他動物又能夠忍受多久不吃東西呢?答案請看附圖。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身體神學課程最後一堂於八月六號完成

(本報訊)由澳門教區婚姻家庭與生命委員會主辦;李斌生主教講授,為期六節之身體神學課程即將完成,最後一節課堂將在八月六日下午三時假澳門崗頂前地聖若瑟修院宏恩堂舉行,完成六節課堂之學員可以在最後一堂現場申請參加教區培育之貞潔大使,倘若有意參加貞潔大使而未有完成六節之學員,可在當日現場登記後於十月後補課,婚委會辦公室同事將會聯絡已登記的學員。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好書介紹 -《灣生回家》:一段台日交織的歷史故事

馮瑋怡 提起第二次世界大戰,總會想起那兩顆落下在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不論誰對誰錯,但我們都記得那些犧牲的日本居民。然而在這一段歷史中卻存在一群在戰爭中被遺忘的日本人。一次偶然與來自台灣的朋友的對話,讓我認識到灣生這個名詞。他們是一群在日治台灣五十餘年間出生的日本人,也讓我翻開了《灣生回家》這本書。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心語 – 常年期第十八主日(丙)

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路加 12: 13 - 21 在今天的路加福音中,我們要討論的是對於金錢的價值觀。這是一個常常不斷被提起的話題。人群中一名男子希望耶穌告訴他哥哥跟他分家產。根據梅瑟的律法,一般的規則是大兒子可以收到小兒子雙倍的財產。如果有爭議的話,通常會由一位辣比(師傅或老師)主持公道,這也是為什麼那名男子去找耶穌的原因。當然,耶穌對於這樣的問題並不感興趣,也不想介入。有人為了想中樂透而奉獻九日敬禮,或是當我們祈求天主讓我們生活富裕時,耶穌會怎麼想呢?耶穌藉著這個機會,為各式各樣「物質的貪婪」下了註解。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偉人的召叫(8)- 友誼的恩賜

文/文祖賢 譯/吳志濠 jmom.honlam.org 1984年6月,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派遣他的私人秘書斯坦尼斯瓦夫•濟維齊 (Stanisław Dziwisz,現任克拉科夫樞機主教)和三位波蘭籍神父物色一度適合教宗滑雪的地點。他們在意大利的阿爾卑斯山脈找到一處適合滑雪的地點,然後開始籌劃宗座第一次的滑雪之旅。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啟航 -(丙年常年期第十七主日) 求則得 得咗?

梁展熙 在今天福音中,耶穌說:「求則得,覓則獲,叩則為爾開」(見路11:9)。這聽起來比鄰埠的黃大仙還要靈。這不其然令我想起多年前,獲邀參與一次某教區的修女培育,有多於一組修女在福傳培育部分的匯報時,說甚麼信了基督,則頻臨破產的生意也能蒸蒸日上,連末期癌症都可煙消雲散。其實,在當下,我差點忍不住,把自己的補習學生,一家人本都算是虔誠教友中的一員,在未成年之前就先後兩度癌症爆發,最終尚未嘗過無悔青春,就被病魔強行擄走的事說了出來。她的親朋好友沒求過甚麼嗎?我想不大可能。那麼,求,則得嗎?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心語 – 常年期第十七主日(丙)

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路加 11:1 - 13 上周我們讀到瑪利亞坐在腳前聽他說話的故事,今天的福音就是接續在耶穌稱讚瑪利亞的章節之後。路加福音被稱為「祈禱的福音」,因為路加福音談到耶穌祈禱的次數比其他福音多很多,尤其是在耶穌每次公開活動以前,例如:耶穌受洗時、揀選十二宗徒前、伯多祿宣認耶穌是主之前,以及受難前的山園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