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隨著漫長的暑假結束,澳門主教座堂上智班的全體學員、導師及家長在2016年9月25日(星期日)上午十時三十分,又一次來到這個熟悉的學習地點 — 堂區中心地庫,迎接2016-2017學年的到來。本年度的開學禮特別邀請了新上任的堂區主任李斌生主教、副主任劉偉傑神父,以及副主任兼上智班的指導神師潘保庭神父蒞臨,參與簡單而隆重的開學禮。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啟航(丙年常年期第廿八主日)- 破『界』 慈悲 修和
梁展熙 經常被譯成「感謝」的希伯來語動詞字根「y-d-h」,其實「感謝」只是其引申義,本義原是「讚美、公開宣認」。因此,在聖經中,感謝是指公開地宣認天主的作為。列王紀下卷第五章中敘利亞人納阿曼的「ṣāraʿat」(通常譯作「痲瘋病」或「癩病」;但其實古人會籠統地把所有具傳染性並使皮膚生瘡潰爛的皮膚病通稱為ṣāraʿat,而且由於此病本來就是可治癒的(尤見肋十四章),故學界斷定ṣāraʿat肯定不是指醫學上的痲瘋病)被治癒的敘述,可算是聖經中論及感謝的典範。在皮膚病被治好後,外邦人納亞曼知道以色列的上主是透過厄里叟雙手來行事,他便作了一次公開信仰宣認:「現在我才知道,普天下唯獨以色列擁有天主」,並發誓以後只向上主獻祭。
聖言心語(丙年常年期第二十八主日) -「除了這個外邦人,就沒有別人回來歸光榮於天主嗎?」
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路加 17: 11-19 今天,耶穌在前往耶路撒冷的路上,遇見了十位痲瘋病患。耶路撒冷不僅是一個地名,也代表著耶穌的目的地。痲瘋病患者不准與其他人接近,因為他們的病具有傳染性。知名的達米盎神父,被派到夏威夷的痲瘋病村莊服務,成為痲瘋病人的使徒,最終卻不幸染上了疾病。由於這樣的病情,他們常常遭受他人的譴責,因而游走在社會的邊緣。回到福音本身,我們就可以了解為什麼他們要遠遠地站著呼喊耶穌。
宗教科學高等學院手冊集簡介
1. 越來越多人對深入神哲學培育感興趣,認為這些培育能豐富他們的基督徒生活,並有助他們將信仰有連貫地和清晰地生活出來。在現今世代的文化中,這方面的培育是使徒工作及廣泛性福傳的基礎。學習天主教教理每人的原因與動機都不同,分別是:
偉人的召叫(16)- 多一份耕耘,意想不到的收穫
文/文祖賢 譯/吳志濠 jmom.honlam.org 「若有人強迫你走一千步,你就同他走兩千步。」(瑪竇5:41) 佐治∙布特(George C Boldt)是19世紀60年代從中歐洲移居紐約的窮困移民。他先在Merchants’ Exchange Hotel當過洗碗員,然後轉往德州尋求更好的出路,卻未找著。他返回紐約,在另一間餐廳的廚房打工,及後獲晉升為收銀員。紐約某酒店的擁有人對於他的勤奮用功和對服務的重視而印象深刻,決定聘請他為酒店經理。任職後,布特把費城布羅德街一幢擁有24房間的酒店轉變成為城中最好的酒店。
讀者來稿 「白領」:你聯想到甚麼?
六、七十年代,澳門社會經濟環境欠佳,政府尚未實施義務教育和免費教育,能夠完成高中,雖則稱不上遙不可及,但也並非理所當然。
波蘭世青MAGIS港澳團分享 -「付出而不計較代價」
劉潔儀 今屆以「付出而不計較代價」為主題的MAGIS POLAND 2016已於7月15-25日順利在波蘭舉行,是配合世界青年節的培育活動。今屆MAGIS港澳團共有19人參加,其中澳門有7人,與來自世界各地約2,200位參加者,在參與世青前共同體驗生活、分享信仰,學習在一切事上「愈顯主榮」(拉丁語:Ad Majorem Dei Gloriam),也為參與世青做好準備。
澳門天主教主日學服務中心於十一月舉辦課程
(本報訊)為提昇教理導師的教學質素及個人靈修,藉慈悲禧年的訊息,讓導師們能在教學中,繼續以慈悲為生命的教誨,放自己在希望中,並深入到學生、青少年及慕道者的生活裡。正如教宗方濟各說:「教會非常需要領受慈悲,因為我們全是罪人。
南亞裔中秋風情親善日
(本報訊) 愛倫青年中心義工們,蒙教青局及恩人贊助,於9月18日假台山花地瑪聖母堂禮堂,舉行南亞裔中秋風情親善日活動。 是日天氣,和風吹拂,義工們懷著一顆顆赤熱的心,準備將我國人友愛睦鄰的情誼,為菲律賓、越南、印尼等南亞裔民族送上一份「毋分種族」的中秋溫情。
聖言啟航(丙年常年期第廿七主日) 耶穌門徒的挑戰
梁展熙 人通常在困境中,才會出口求救。今天讀經一和福音的開首,都是呼救聲,但兩者所遇的難關卻截然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