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祖賢 譯/吳志濠 jmom.honlam.org 曾經,有一名伯伯,他居住在已成有家室的子女的家。他年紀漸大,動作越來越笨拙。每當他進食時,食物總會散落在四周。因此,家人隔離他,讓他獨自進食。有一次,他把飯碗掉在地上,飯碗爛了。家人責罵他,購買了一個便宜的木碗取代舊的飯碗。 一天,孫兒拿了些木材,放在手中堆砌。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心語 – 常年期第二十四主日 (丙)
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路加 15: 1-32 我們看到今天的讀經中,那些自以為虔誠的法利賽人和經師們,看到耶穌的行為,都感到震驚和不安。「這個人交接罪人,又同他們吃飯。」按照法利賽人的標準,一個「好人」,不應該接觸「罪人」。因此耶穌告訴法利賽人三個比喻。第一個比喻是一個失去一隻羊的牧羊人。牧羊人一定會千里迢迢,甚至離開其他所有的羊,只為了尋找那隻迷失的羊。當他找著那隻羊時,他會開心地與他的好友分享喜悅。第二個比喻是一個失去一枚硬幣的婦女。
訪聖地,覓主蹤 (八)
閑人 往橄欖山的革責瑪尼莊園去 吃晚餐以後,耶穌和宗徒們「唱完聖詠,就出來,往橄欖山去了」(谷14:26)。現今,位於橄欖山腳,建有一座革責瑪尼山園祈禱大殿(Gethsemane),紀念耶穌在受難前內心掙扎的痛苦和祈禱。該教堂由多國教會合資興建,故又稱為萬國大殿(Church of All Nations)。大殿門外有三道拱形門,象徵耶穌三次悲痛的禱告,拱門的四根柱子上,各有一個手持聖經的雕像,代表四部福音的作者:瑪竇、馬爾谷、路加和若翰。大殿正面頂部是一幅看似三角形的壁畫,描繪耶穌把自己及世界的苦難交付在天父面前。
懷念《晨曦》週刊
阮兆洪 日前看到通告,獲悉晨曦週刊將於8月14日後停刊。雖知天下無不散之筵席,內心總有一點不捨得的感覺。在過去的日子,晨曦週刊為教區、善會、團體等提供了不少公開通告、宣傳和支援的作用,兩張紙載出萬種情。多年來成為很多教友在主日彌撒後必讀刊物,見證教區歷史和善會事務。
用藝術來對話–家庭藝術體驗工作坊
(本報訊)澳門天主教美滿家庭協進會於2016年8月13、20及27日,假澳門展演空間舉辦之“用藝術來對話–家庭藝術體驗工作坊”已圓滿結束。是次活動以家庭為單位,報名情況踴躍,不論是父母們,還是小孩子們,都非常積極參與是次活動,而整個活動報名參加人數達到81位之多。
【聖言啟航】無量慈悲
文:梁展熙 丙年常年期第廿四主日 根據民間智慧,要知道一個人的稟性,就要看看此人多與何許人為伴。這種心態,於耶穌時代尤甚。因此,當「稅吏和罪人都樂於和耶穌接近」時,耶穌自然會惹來非議。有見及此,耶穌一次過講了三個比喻(禮儀中只包括首兩個比喻,只有長式才包括第三個比喻,因為禮儀已選在四旬期第四主日誦讀了)。這三個比喻,分別是:失羊的比喻、失幣的比喻、蕩子的比喻。
聖鮑思高慈幼協進會- 香港一天半慈悲年朝聖
(本報訊)聖鮑思高慈幼協進會於十月二十二至二十三日舉辦香港天半慈悲年朝聖。當天下午14:15於澳門港澳碼頭集合,乘船往九龍,乘車到鄧鏡波學校聖母進教之佑堂敬禮聖鮑思高神父的聖鐲,隨後可自由選擇朝拜聖體或往李嘉堂購買聖物。晚上7時集合乘車前往晚膳,餐後步行返回慈幼會修院入住聖母樓。翌日早上7時集合乘車往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參與8時的主日彌撒。隨後乘車、船入鹽田梓參與半天慈悲年朝聖活動。晚上九時乘船返回澳門。費用港幣1000圓正,截止報名日期十月十日(名額有限)。詳細行程報名表可向各中心幹事或慈幼中學詢問處索取。
號角故事 – 從加思欄回憶澳門的方濟各會傳教工作
澳門有一條道路叫「加思欄馬路」;另外在澳門大會堂,近八角亭的位置有一個花園叫「加思欄花園」,它們的葡文名字分別為Estrada de S. Francisco和Jardim de S. Francisco。曾有朋友問道說:為什麼不是叫三藩市或舊金山馬路?對此實在無言。由特區政府的民政總署所管理的網站《澳門街道網》中雖說明了「加思欄」是葡文直譯的名稱,筆者對此卻不敢苟同。因為無論從「方濟各」或「法蘭西斯」的方向都找不到加思欄的讀音啊!不過從葡文的名字來看,我們相信這是因為方濟各會曾來澳傳教的歲月痕跡而留名的。
開幕致辭:2016年7月5日英國倫敦「神聖神儀.英國2016」研討會(3)- 「邁向真確落實《禮儀憲章》」
[羅伯特•薩拉樞機 聖座禮儀聖事部部長 丁、今時今日,我們應怎樣邁向更忠實落實《禮儀憲章》? 按梵二眾教長本意,及梵二後所出現的不同情況來看,我希望提出一些實在的建議。它們是關於怎樣在現今世代更忠實地落實《禮儀憲章》。我雖身任禮儀聖事部部長,我全然謙遜地作為一位司鐸和主教來提案,但願它們在教會內能有利於推廣成熟的反省、學術研究,及良好的禮儀做法。
訪聖地,覓主蹤 (七)
閑人 主哭耶京堂 從橄欖山頂沿著棕樹主日路向下行,往革責瑪尼山園的途中,會路經位於橄欖山半山上的主哭耶京堂(Dominus Flevit)。昔日,當耶穌騎驢進入耶路撒冷,橄欖山上響起賀三納歡呼聲時,耶穌望見了京城,便哀哭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