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新約見證人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破碎的自我與活水:撒瑪黎雅婦人的心理畫像

文:甘天霖神父 Jijo Kandamkulathy, CMF  聖母聖心愛子會 在雅各伯井旁與耶穌相遇的撒瑪黎雅婦人(若4:1-42),呈現出一幅引人深思的心理困擾畫像。她的理智化防禦與自我強加的孤立,掩蓋了內心的痛苦。她選擇在最炎熱、最孤寂的正午時分來到井邊,本身便意味深長。打水本是一項群體性、社交性的工作,通常在涼爽的清晨或傍晚進行。她獨自於正午前來的選擇,強烈暗示了一種深切的疏離感與羞恥感。她是在躲避那些批判的眼光、竊竊私語的流言,以及在那個女性地位與婚姻緊密相連的社會中,可能如影隨形的不安沉默。她曾有過的五位丈夫以及當時的非婚關係,使她淪為社會唾棄的對象,一個受鄙視或憐憫的目標。這種反覆的人際關係失敗,很可能滋生了她根深蒂固的孤獨感、低落的自我價值感,以及一種防衛性的退縮。她的孤寂不僅是身體上的,它更是一道抵禦進一步情感傷害的保護屏障。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新約見證人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新約見證人】若望宗徒:烈焰與救贖之路

文:甘天霖神父 (Jijo Kandamkulathy, CMF)   聖母聖心愛子會 雷霆之始 夕陽沉入加里肋亞的山丘,將金色餘暉灑在塵土飛揚的小徑上。若望與兄弟雅各伯疾步跟隨耶穌,心中憤懣難平——撒瑪黎雅村莊竟拒絕接待他們,甚至拒絕了默西亞。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新約見證人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新約見證人】伯多祿(2):再度皈依與修和的召叫

文:甘天霖神父 聖母聖心愛子會 耶穌死亡後,地點或許相同,但那天清晨可能比第一次遇見耶穌時還要早。加里肋亞海的上空綻放着金色的陽光,西滿伯多祿緊握船邊,他滿佈老繭的雙手,磨擦着船上的木紋。他的一生都在這片水域捕魚謀生,熟知這水域的脾氣與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