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聖若望福音12:20~33
四旬期的悔改,邀請我們回到內心,也幫助我們認出這個世界美好但短暫,不是我們最後的家,跟隨基督的步伐,我們一天一天接近,就是回到內心家鄉。
「那愛惜自己生命的,必要喪失生命;在現世憎惡自己生命的,反要保存生命到永生。」這是怎樣的邏輯呢?自己生命喪失不存在了,哪裡會保存生命,而且直到永生呢?原來這句話是承接這樣的話:「一粒麥子如果不落在地裡死了,仍然是一粒;如果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這話幫助我們逐漸領悟,除非願意除去陳舊的我意識型態或自我中心,生命不會有更新、向上與回家的機會。
我們與候洗者準備在復活前夕接受新生的洗禮,蠟燭代表的光明,水代表的潔淨與新生,無非要我們與基督一同死亡活於天主愛內。人子受光榮的時刻,在若望福音中,更在每個感恩祭的慶祝中,重複耶穌在最後晚餐廳的舉動,耶穌拿起來、祝福感謝、擘開,並且給出去,這是每個主日重複的動作,我們可能因為過於習慣而無感,卻是耶穌生命完成的時刻,或受光榮的時刻,他愛他所愛的人到底後,藉此行動完全付出死於十架上,成為我們基督徒生活的方式。
在生活中,我們是否願意「拿起來」接納真實的自己、聆聽自己?「祝福感謝」我是否愛自己、時常心存感謝,並在生活認出自己受到祝福而願意祝福別人呢?「擘開」我是否願意回應愛而可以將自己擘開,分給有需要者,如同愛自己所愛的人一樣?或是願意離開自己的成見與自私或不去看那些?「給」我是否願意付出,自由地將自己交給天主、交給我的家庭或教會,或分給有需要者。
這是四旬期中天主對候洗者與我們每個基督徒的邀請與挑戰,你準備好了嗎?你只是教友,停留在安全舒適的區域內,或願在生活中走出自己,效法跟隨基督成為門徒。請把握最後的兩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