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孔維仁神父 耶穌聖心金邦尼傳教會 在本週四旬期第四主日福音中,記載了治好生來的瞎子的奇蹟(若9:1-41),象徵性地與聖洗聖事聯繫在一起。基督以泥和唾沫混合在一起,然後抹在瞎子的眼,再吩咐他到史羅亞水池洗洗。為候洗者也一樣,他們在領洗前,都要經過潔淨自己的禮儀。在洗淨罪過、沉淫在基督的光後,新教友最終看到天主慈悲的面容、他們存在的尊嚴,以及天主為他們準備的「愛之命運」。朝向這愛的命運,我們需要採取具體的行動和選擇。相反的,我們的心靈和思想越被虛假、誤解和幻想所蒙蔽,我們就越不可能作出明智的決定。
(本報訊)在香港、澳門終生為教育服務的瑪利亞方濟各傳教修會李碧沂修女,於二零一六年三月三十一日上午在九龍明愛醫院因癌病逝世,請主內的弟兄姊妹為她的安息祈禱。
慈悲的面容(Misericordiae Vultus) 教宗方濟各 信訊 恭譯 21. 仁慈並不相反公義,而是表達出天主對罪人的行動,給他再一次悔改、皈依和相信的機會。歐瑟亞先知的經驗幫助我們,向我們展示出朝向仁慈的跨越公義。這先知身處的時代,是猶太人歷史中最動盪的時期。王國將近要滅亡;人們不再忠於盟約,他們已離開天主,也失去了他們祖先的信仰。按照人類的邏輯,天主想拒絕這不忠信的民族,也是對的:他們並沒有遵從他們同意所立之約,那麼適當的懲罰就是應得的,即充軍塞外。先知的說話也如此作證:「他們將不會回到埃及地,而亞述將成為他的王,因為他們拒絕了回到我這裏來」(歐11:5)。然而,在這呼求公義的反應之後,先知徹底地改變了他的言語,並啟示出天主的真正面容:「我心在我內忐忑,我五內被憐憫燃燒著。我不會再屈從於我的忿怒,我不會再摧毀厄弗辣因,因為我是天主,而不是人;我是在你們中的聖者,我不會因我的忿怒而來到你們這裏」(11:8-9)。聖奧斯定,幾乎就像在評注這先知的這段話般,說:「對天主來說,去抑制怒火較抑制仁慈容易得多」[13]。就是這樣了。天主的憤恕只是一剎那的,但他的仁慈卻永遠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