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朝遊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世界朝.遊】長崎與澳門(下):隱匿基督徒與聖髑的回歸

文/圖:白海豚 上回提到,十六至十九世紀日本教難,堅守基督信仰的日本人中,留在本土的成了「隱匿基督徒」,過百年裏靠着口耳相傳把這份信仰流傳下來一直至禁教結束;有一部份則攜同了殉道者的遺骨逃到澳門和馬尼拉,到近代才把這些遺骨送返母國。

心遇聖言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心遇聖言】祂以慈愛與憐憫的懷抱等待着我們

文:柴浩東神父耶穌聖心司鐸會譯:黃芷筠 丙年四旬期第五主日 在四旬期第五主日,我們開始了這個禮儀時期的新階段。過去的主日較多聚焦於罪惡與補贖;然而,從今天開始,我們將默想耶穌透過在十字架上的救贖性死亡,所成就的寬恕和救恩。

心遇聖言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心遇聖言】迷途的兒子

文:文祖賢神父譯:黃芷筠 丙年四旬期第四主日 四旬期第四主日又稱為喜樂主日(拉丁文Laetare,意即:喜樂、歡欣),因為今天的主題提醒了我們:天主無限的仁慈和忍耐。我們歡欣喜樂,是因為在我們軟弱或失敗時,我們的天主聖父仍然在等待我們——回頭歸向祂。

世界朝遊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世界朝遊】 長崎與澳門(上)– 傳教、殉道和封齋期的天婦羅

文、圖:白海豚 2016 年的電影《沉默》中,有一幕重現了澳門聖保祿學院天主之母堂,讓不少澳門觀眾倍感驚喜。這部電影的主軸,正是講述耶穌會士從澳門啟程前往日本長崎,調查當地耶穌會士叛教的情況,並最終親身經歷一系列教難和內心的掙扎。時至今日,在參觀長崎的朝聖地和博物館時,「マカオ」(澳門)常常出現在各大展板上。一連兩期,我們將淺談日本長崎的傳教、教難,以及長崎與澳門教會數百年來的歷史聯繫。

聖經人物傳

【聖經人物傳】 雅各伯:人生,還有下一頁(上)

文:梁展熙 不知是不是因為習慣了閱讀故事,而且看過的電影甚多,我們好容易會以為世間一切,彷彿都按照着「起、承、轉、合」的規律在走。簡言之,就好像我們費盡心力,解決了一個我們以為是大得不可再大的問題之後,我們就可以從此過着幸福美滿的生活(live happily ever after)。可惜,人生在世,不如電影那般,並不是擊倒了一個壞人,或者解開了一個誤會,就可以打出『劇終』兩字,從此再沒有問題。相反,生活總是在繼續,而只要還活出世上,新的問題,就無可避免地會發生。

心遇聖言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心遇聖言】天主是愛,天主也是忍耐

文:杜亮神父 丙年四旬期第三主日 每年四旬期的首兩個主日,都與基督生命中的特定事件有關:如福音中所記載的,他在猶大荒野中經歷試探,以及在山上顯聖容。不過,封齋期第三主日的重點,不在於基督生命中的某一事件,而是耶穌的教導,特別是天主的忍耐、憐憫與慈愛的教導。本主日的三篇讀經中,都提到將希望奇託在天主身上的重要性。天主是全能的,是完全慈悲的,也是生命的賦予者,祂隨時都準備好寛恕所有犯錯並回頭的人。

澳門朝遊

【澳門朝.遊】聖母誕辰主教座堂:信仰和堅韌的活見證

  文:Vítor Teixeira 聖母誕辰主教座堂,現為澳門教區主教座堂,是澳門宗教和文化史上的重要地標,其起源可追溯至十七世紀初。在澳門,主教座堂又俗稱為「大堂」,更有「大廟」之稱,全因昔日澳門的華人稱天主堂為「廟」,便將「大堂」稱為「大廟」,其前地則為「大廟頂」。今天的澳門街,仍有人稱之。

世界朝遊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世界朝.遊】里斯本的「大耶穌出遊」

文/圖:白海豚 適逢2025年禧年,主題為「希望的朝聖者」,本報特別開始新專欄「世界朝.遊」,每兩星期刊登一次,讓讀者們能以文字的方式,到全球不同地方的敬禮或朝聖地「朝聖」。 又因本主日為四旬期第一主日,澳門傳統會舉行苦難善耶穌出遊,故特意刊登里斯本的大耶穌出遊。 本主日,澳門教區依照傳統,在四旬期第一主日舉行「苦難善耶穌聖像出遊」。擁有上百年歷史的「出大耶穌」,已被列入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澳門的天主教聖像出遊文化承襲自葡國,擁有深厚的歷史淵源與特色。適逢這個出大耶穌的主日,就讓我們一窺葡國本土的大耶穌出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