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展熙 乙年常年期第十六主日 我們在這一週就耶穌基督的身份的默想,沿着上週的思路繼續延伸。能夠平息風浪的那位,身懷對死亡的控制權的那位,在建立天主國度時行使先知職能的那位,業已派遣了一群平凡人來繼續祂的志業。在上主日,基督派遣了他們出去;今天這些人回來了,並充滿熱忱了報告了他們在一路上藉着祂的德能而行的奇事。他們的無私奉獻,尤見於答唱詠的讚揚,與讀經一中所描寫的假牧人大相逕庭。最後,讀經二為我們提供了判斷牧人真假好壞的基準。
本地 Local
教區主教公署秘書長辦公處通告
CN/13/017/2021 教區主教公署秘書長辦公處通告「首屆世界祖父母及長者日」全大赦 為增進信友的虔敬,並為人靈的得救,教宗將於7月第四主日,即他最近所欽定的「首屆世界祖父母及長者日」,頒賜全大赦予祖父母和長者及信友,條件如下: 甲)基本條件: 不依戀任何罪惡,並領受修和聖事(在履行乙項其中一項善工之前或之後的三週內滿全)、在彌撒中領聖體,及按照教宗的意向祈禱(可誦念天主經及聖母經各一遍來滿全)。 乙)須履行以下其中一項善工: A、基於真心懺悔和愛德,於本年7月25日首屆世界祖父母和長者日,親身參與教宗在梵蒂岡宗座大殿主持的隆重典禮,或世界各地舉行的其中一項相關活動; B、以親身或虛擬方式,奉獻相當的時間去悉心探望有需要或有困難(如患病、被遺棄、殘障及類似狀況)的長者; C、無法出門參禮的患病長者,以及所有因重大理由不能外出者:若決意擺脫一切罪惡及願意盡快滿全三個慣常條件,同時以心神參與上述慶典活動,尤其透過電視、電台或新的社交媒體,收聽教宗當日的訓勉和收看慶典活動,並將自己的祈禱和生活上的困苦,奉獻給慈悲的天主。 上述全大赦亦可讓予煉獄的靈魂。 司鐸的角色 宗座聖赦院敦促司鐸們本著牧靈精神,樂於為信友主持修和聖事。 特此公告秘書長 劉偉傑司鐸二零二一年七月五日
傳播愛的教育 澳門曉明學校歷史珍藏展開幕
(本報訊)文化局轄下的澳門博物館,上週五(2日)下午舉辦「回歸愛的教育——澳門曉明學校歷史珍藏展」開幕儀式,由文化局局長穆欣欣、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宣傳文化部副部長殷汝濤、前曉明學校校長范桂芳修女、前曉明學校校友代表黃懿蓮及澳門博物館館長盧可茵主禮,一眾校友出席觀禮。
專訪澳門博物館「曉明學校珍藏展」策展人
「教育改變人生,以生命影響生命」 澳門博物館上週開始為期三個月的「回歸愛的教育——澳門曉明學校歷史珍藏展」,讓澳門大眾認識這所以愛為先的學校,如何讓上五十年代的女孩有機會到學校讀書。本報十分榮幸訪問是次展覽的策展人陳麗蓮女士(Lilian Chan),與讀者分享籌備今次展覽的點滴。
「共抱.共譜」聖瑪大肋納學校舉行畢業典禮
(本報訊)聖瑪大肋納學校上月下旬假澳門大會堂舉行2020/2021學年畢業典禮,並在日前舉行畢業感恩祭,為本學年劃上句點,並寄語今屆畢業生能帶着平安與喜樂之心,踏入學校生涯的另一階段。
「傳教士行實系列」第二站朝聖之旅 重溫陳基慈神父福傳行實
文:何泳團 感謝上主,讓小弟有幸在《號角報》得知本次活動。 當日天陰不曬,眾人漫步路環鄉間,聽着李太娓娓道來路環碼頭對當地人的生活、漁業和造船業的發展、再到現在轉營旅遊,和創意再發展當地經濟和生活、和對岸橫琴之間的往來及他們一路的發展;再一路行去譚公廟前地,述說當年有鯨魚擱淺,其肋骨成了雕刻以紀念此事,後於1990年海事博物館新展覽樓成立而轉贈之。
聖若瑟六校舉行畢業禮 勉勵學生擇善而行
(本報訊)聖若瑟教區中學第六校上週六(3日)於青洲校舍花地瑪百年顯現紀念堂(六校禮堂)舉行「2020至2021年聖若瑟教區中學第六校畢業典禮」。因疫情關係,是次典禮座位以間隔形式安排,並按嚴格的防疫要求,限制參與人數,消毒及測溫後方可入場,但場面仍熱鬧非凡,務求令畢業生及家長均能參與到盛事之中。
聖大畢業典禮 本學年共有395位畢業生
(本報訊)聖若瑟大學上週六(3日)舉行2021年度畢業典禮,邀請到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行政長官代表、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主禮,多位嘉賓出席,包括: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苟人民副部長,教育及青年發展局丁少雄副局長,外交使團駐澳代表,各澳門高等教育機構代表與捐贈者等。同時,畢業典禮亦同步以網上直播,讓受疫情未能觀禮的學生親友一同參與。
【好書推介】小德蘭的福傳靈修
本書簡介 「你們要在心內尊崇基督為主;若有人詢問你們心中所懷希望的理由,你們要時常準備答覆,且要以溫和、以敬畏之心答覆。」(伯前三15-16)
宗教課程教師專業培訓課程2021 現正接受報名
(本報訊)由天主教澳門教區主辦,聖若瑟大學承辦的「宗教課程教師專業培訓課程2021」現正接受報名。課程將於2021年10月5日開課,為期一學年至2022年6月。課程旨在協助有需要任教宗教、修身、倫理等相關科目的老師更深入了解天主教學校的辦學理念,並加強自身對聖經、倫理、以至品德培育等範疇的認知,再配合各種教學法的探討,以及價值教育和建立跨學科宗教氛圍的經驗分享,為澳門培育出更多優秀的宗教教師,從而達到提升本澳宗教課程質素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