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緒絮
(本報專訪)「天主於是照自己的肖像造了人,就是照天主的肖像造了人:造了一男一女。天主祝福他們說:『你們要生育繁殖,充滿大地,治理大地,管理海中的魚、天空的飛鳥、各種在地上爬行的生物!』」(創 1:27—28)人的生命與家庭,都是天主的賜予,人們都應該好好愛惜,活出生命的尊嚴。
由澳門教區生命委員會、香港教區婚姻與家庭牧民委員會及香港信徒團體「喜樂生命」合辦,澳門教區社會傳播中心協辦的《愛‧生命》微電影(第二輯),正是以生命的後段為主題,圍繞晚年、自殺及病弱等議題,帶出人在困境中,對生命價值的思考,與及如何在信仰中找到希望。
澳門生命委員會辦事處主任伍淑欣表示:生委會的核心工作是推動生命文化,這次香港婚委會的電影內容,與生委會理念一致,所以促成了雙方合作。而這一次的微電影播放,已是兩地的第二次合作,上一次的合作是《愛‧生命》的第一輯,內容是探討生命的開始與成長。為何兩輯有關生命的主題,會由開端跳至死亡呢?香港婚委會執行秘書、喜樂生命主席、愛生命微電影創作小組成員賴煜清表示:大約七、八年前,因為其團體中有公教醫生,會有很多關於生命議題的第一手個案,於是,他們便構想可否用微電影方式說故事,而又因團體成員中有一個婦產科醫生,所以順理成章便由生命的關始作為微電影的主題。第一輯微電影誕生後,經過幾年時間,在堂區、學校等地方,發現以微電影吸收維護生命訊息的方式,頗受人們歡迎,於是,便有第二輯的誕生。

至於第二輯的主題,賴先生表示:發現這幾年社會有關生命的問題,如安樂死、老人問題、照顧者問題都比較多,所以,很自然地便傾向於這類題材。而且在維護生命議題上,是由自然出生至自然死亡為止的,為此也就自然地選擇了自然死亡為第二輯的主題了。而香港愛生命微電影創作小組成員、愛生命微電影策劃、關顧生命事工牧民幹事陳麗嫦小姐亦表示:這次微電影中有關死亡的四個故事,都是現時香港社會的熱門問題。而兩輯微電影的內容,因為都是取材於真人真事,所以在每齣電影之後,都會有真實個案的案主現身說法,並有倫理專家談論有關的天主教倫理,令觀眾能有更多的生命訊息。另外,賴煜清亦表示:第一輯經過五年時間的堂區、學校巡播後,希望能更進一步,讓更多人認識生命、維護生命,所以計劃將電影放上收費平台,讓更多的人能接觸有關愛惜生命的議題。
不論是有關生命的開始與死亡,電影祇是傳播生命的工具之一。生命委員會的工作卻遠不在此。生委會每年都會舉辦不同的項目,如:展覽、宗教培訓班、社區講座、研討會、信仰活動、戲劇等推動生命倫理的議題,培訓宗教導師,增強靈修生活。希望能引起教友注意維護生命的資訊,並落實在信仰生活當中。所以,此次兩地攜手合作的微電影《愛‧生命》澳門首映,也是兩地努力「維護生命」的共同目的。
11月8日的微電影《愛‧生命》澳門首映,除了邀請港澳兩地的嘉賓外,亦邀請了個別演員,於分享會中分享拍攝點滴與及共同探討生命問題。

如有意了解《愛‧生命》電影及生委會的活動詳情,可參閱網頁:www.macaucdv.org。

Follow


